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梧州市2023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9-13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 1. (2024八上·贺州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 发   责(jié)       不(xùn) 摧枯拉 B . 熟   首(qiào) 息(bǐng)   眼花 C .    教(huì)    亮(zèng)   精竭虑 D . 改   热(chì)       息(zhì)    惨绝人
  • 2. (2024八上·梧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看过这场惊心动魄的电影,同学们都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B . 这些年,毒大米等食品不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蔓延之势锐不可当 , 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C . 在戈壁滩上, 我们修建了第一批厂房,这真是白手起家 , 平地楼台。 D . 第十三车队工作一丝不苟,车辆的每一个小毛病,随时发现,随时修理。
  • 3. (2024八上·梧州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 . 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 . 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 . 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 4. (2024八上·梧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B . 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照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 C .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D .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 5. (2024八上·梧州期中) 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项是( )

    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 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 . ④②①⑤③ B . ①②③⑤④ C . ④①②③⑤ D . ①②⑤③④
  • 6. (2024八上·梧州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2. (2) 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3. (3)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4) 风休住,。(李清照《渔家傲》)
    5. (5)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6) 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
    7. (7) 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来赞颂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 7. (2024八上·梧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 “ 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 “投诸渤 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即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列子·愚公移山》)

    【乙】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 , 万仞回互 。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面兹林麓。怆彼居之湫隘 ,惩祁寒之惨毒。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

    (节选自丘鸿渐《愚公移山赋》)

    【注释】①纠纷:此处义同“垒聚”。②回互:互相遮藏。③爱:语气词。④谆谆:年老无力的样子。⑤湫(jiǎo)隘:低洼狭小。⑥祁寒:大寒。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九十      且:

      杂然相      许:

      置土石      焉:

      石垦壤      叩: 

      老氏之志      激: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②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

    3. (3) 两个语段都写到了愚公移山的原因, [甲]语段是“”。 [乙]语段是“”。(请用语段中的句子回答)
    4. (4) 【甲】【乙】语段都写到太行山、王屋山的高大,但声但两个语段的详略安排和

      文都风格却不同,请你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 8. (2024八上·梧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叶子时期的梅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 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 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 等待复苏的 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 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 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 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 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 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 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 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④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 ?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 到晚秋, 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 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⑥我凝视着它, 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 “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 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 陌不相识。

    ⑧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 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 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 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绝 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 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 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 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 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 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 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⑨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⑩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 向人询问:“你认识它吗? ”

    ⑪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 人或知,或不知, 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1. (1) 作者极力称道的“叶子时期的梅 ”,主要表现出哪些个性来?
    2. (2) 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 梅到  梅。 (请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
    3. (3) 文章第③段说“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你知道“我的心事”指的是什么?
    4. (4) 揭示“叶子时期的梅”特点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又是什么?
    5. (5) 品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
    6. (6)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文章最后一段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 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这句话作为全文的收笔,有何深刻意义?
  • 9. (2024八上·梧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灯火

    萧萧

    ①乌黑油污的煤油灯, 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②“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 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 着你的眼, 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 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

    ③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 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 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④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 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 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 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

    ⑤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 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 守到夜更深, 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 , 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⑥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 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 !那 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⑦这样的煤油灯, 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 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 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 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 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⑧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⑨在那样的灯火下, 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⑩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 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⑪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 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⑫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日光灯一到,黄光 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 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 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 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⑬继之而来的美术灯, 霓虹灯, 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 闪烁的灯, 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 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 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⑭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⑮四十年了, 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 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这一些光影缤纷 !

    ⑯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1. (1)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请你阅读② --⑨段,简要概括作者与灯火相伴的几段时光, 并依据提示,将横线补充完整。

      灯火下读书————剪烛挑灯夜战——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从修辞角度, 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妙处。

      祖孙两人从“人初静”, 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 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

      ②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⑾段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3. (3) 第⑩段中“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 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富有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4. (4) 本文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四、写作题(40 分)
  • 10. (2024八上·梧州期中) 写作

    掌声雷动时, 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朋友的建议; 埋头苦读时, 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花开的声音;背包远行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亲人的嘱托……

    请以“留只耳朵听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④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