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上·玉溪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终于“收蚕”的日子到了,四大娘心神不定地淘米烧饭,时时看饭锅上的热气有没有直冲上来,老通宝拿出预先买了来的香烛点起来,恭恭敬敬放在灶君神位前。阿四和阿多去到田里采野花。小小宝帮着把灯芯草剪成细末子,又把采来的野花揉碎。一切都准备齐全了时,太阳也近午刻了,饭锅上水蒸气嘟嘟地直冲,四大娘立刻跳了起来,把“蚕花”和一对鹅毛插在发髻上,就到“蚕房”里。老通宝拿着秤杆,阿四拿了那揉碎的野花片儿和灯芯草碎末。四大娘揭开“布子”,就从阿四手里拿过那野花碎片和灯芯草末子撒在“布子”上,又接过老通宝手中的秤杆来,将“布子”挽在秤杆上,于是拔下发髻上的鹅毛在布子上轻轻儿拂;野花片,灯芯草末子,连同“乌娘”,都拂在那“蚕箪”里了。一张,两张,…… 都拂过了:最后一张是洋种,那就收在另一个“蚕箪”里。末了,四大娘又拔下发髻上那朵 “蚕花”,跟鹅毛一块插在“蚕箪”的边儿上。 

    这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千百年相传的仪式!那好比是誓师典礼,以后就要开始一个月光景和恶劣的天气和恶运以及和不知什么的连日连夜无休息的大决战!

    1. (1) 下列对文中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时”“恭恭敬敬”“轻轻儿”等叠音词的运用,既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也强化了语意。 B . 第一段通过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撒”“挽”“拂”等,具体细致地展现了收蚕的全过程。 C . “布子”“乌娘”“蚕箪”等词,是蚕事活动中特有的名词,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农事色彩。 D . 用“誓师典礼”“大决战”形容普通的蚕事活动,大词小用,增强了诙谐幽默的效果。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一个长句,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