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遵义期末) 文言文阅读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 , 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先君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至其遇事所为诗骚铭记书檄论撰,率皆过人。

    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于孝友,轻财好施。伯父太白早亡,子孙未立,杜氏姑卒未葬,先君没,有遗言。公既除丧,即以礼葬姑。及官可补,复以奏伯父之曾孙彭。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 , 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而A谪居B于黄C杜门D深居E驰骋F翰墨G其文一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少与辙皆师先君”与《师说》中“师之所存也”的“师”字意思相同。 B . “追和之者几遍”与《项脊轩志》中“或凭几学书”的“几”字意思不同。 C . “平生笃于孝友”与《陈情表》中“则刘病日笃”的“笃”意思不同。 D . 荫,因祖先有勋劳或官高而受封得官。这是古代授予官职的一种重要形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谪居黄州是苏轼人生分水岭。此前,他才高八斗且自视甚高;此后,他潜心向学,钻研学术,学贯儒佛道三家。 B . 苏轼继承其父遗志精心修撰古籍。他完成的《易传》《论语说》和《书传》,使千年前的精微道理在后世得以彰显。 C . 苏轼轻财好施善待亲人。他在除去丧服后依照礼制安葬姑母;有机会荫补时,又奏请为伯父的曾孙苏彭封官。 D . 苏轼性情直爽为人正直。他看到别人的优点就极力称赞,看到别人的不足就直言批评,能够见义勇为而不顾危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

      ②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5. (5)  苏轼在学术、书法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请概括苏轼是如何评价自己在这两方面的成就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