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上·萝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青少年时期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对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要求,“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中华文明深深烙印在青少年的思想认知中,必将助力他们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回忆:“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藏着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蕴藏的爱国情怀,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的奋斗精神,像“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阐明的诚信原则,都可以成为今天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宝贵财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传递给青少年,可以引导他们增进做人的气节、形成美好的心灵,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中华大地上每一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每一页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启迪当代青少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激发民族自尊自豪感的生动教材。广大青少年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用中华文明启智润心,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一定能激发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摘编自康岩《让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材料二:

    “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指出,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不学燕雀存小志,常慕鸿鹄以高翔。”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让中华文明深深烙印在青少年思想认知中,必将助力他们树立鸿鹄之志,为未来他们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夯实基础。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新时代的广大青少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从而牢固确立人生的理想信念,成长为矢志不渝、奔腾报国的栋梁之材。广大青少年应当汲取中华文化营养,立下鸿鹄之志,同时紧跟时代大潮,听从时代召唤,争当新时代人才,坚定理想信念,秉持奋斗之姿,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未来扛起责任担当,投身强国伟业,在苦干实干中成就人生理想。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人历来有骨气,汉有苏武牧羊十九载持节不屈,晋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宋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近现代有夏明翰狱中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五千多年来,不屈的抗争精神薪火相传,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增强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骨气。这也为广大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与此同时,回望百年党史,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熔铸起的骨气。这骨气,是在列强侵略时的顽强抗争,是在山河破碎时的浴血奋战,是在一穷二白时的发愤图强,是在时代发展中的与时俱进,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砥砺前行。广大青少年要不断从这些历史中汲取力量,才能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进而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勇往直前。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基本的力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做一个中国人的底气所在。因此,我们要用好用足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引导广大青少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养料,使青少年打心底感知到中华文化之璀璨,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主动传承中国文化和精神。中华大地上每一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每一页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启迪当代青少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激发民族自尊自豪感的生动教材。我们要将这些教材“用活”,帮助广大青少年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用中华文明启智润心,进而让他们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摘编自熊林海《引导青少年用中华文明启智润心》)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华民族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引导青少年用中华文明启智润心”的重要前提。 B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基本的力量,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少年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C . 不断从古代先贤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力量,让不屈的抗争精神薪火相传,有利于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 D . 只有中华大地上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才能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以中华文明启迪青少年,但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B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今天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宝贵财富。 C . 青少年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就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养料。 D .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少年应树立鸿鹄之志,让自己成为可用之材。
    3.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A . 青年人!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  ——冰心 B . 青年人的眼睛里燃烧着火焰,老年人的眼睛里放射出光芒。  ——韦尔连 C .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梁启超 D . 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  ——培根
    4. (4)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我们要让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助力祖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5. (5) 如何引导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