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4四下·海淀期末)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星空下的探索者

    ①夜幕降临,仰望星空,人们不禁会想起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

    ②少年时期的张衡就对天文现象充满了好奇。一天晚上,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村边的小石桥上看星星。正当大家沉醉其中时,一个孩子惊恐地喊道:“天狗吃月亮啦!”大家发现月亮出现了一块暗影,仿佛被咬了一口。这时,张衡看见奶奶敲着铜盆急匆匆地走来,喊着要赶走“天狗”。他疑惑地问奶奶:“敲盆真的能把天狗赶走吗?”奶奶紧张地说:“傻孩子,不敲盆天狗不会走的,你看月亮都被吃掉一块了。”张衡听了奶奶的话,半信半疑,心想:哪里来的天狗?

    ③回到家后,他静静地靠在窗前,抬起头凝视着夜空中的月亮。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经过持续观察,张衡发现月亮的轮廓开始缓缓变化,那曾经残缺的部分竟慢慢地复原了。此时,夜已深,家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可是,张衡依然凝望着深邃(suì)的夜空,不住地思索着……

    ④月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变化呢?第二天一早,张衡便迫不及待地跑进书房,爬上藏书阁,从高高的书架中找出与天文相关的书籍。他翻开书页,开始查阅资料。张衡全神贯注地阅读着,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就连奶奶叫他吃饭都忘了回应。

    ⑤好奇心驱使着张衡不断求知。后来,他知道了“天狗吃月亮”只是人们对月食现象的一种误解,明白了月食是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发生的一种天文现象。

    ⑥张衡的一生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面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有删改)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疑惑:

      全神贯注:

    2. (2) 为了探索月食现象的形成原因,张衡是怎么做的?根据第②—⑤自然段的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下面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第②自然段:产生疑惑→第③自然段:→第④自然段:→第⑤自然段:明白形成原因
    3. (3) 如果将第③自然段中的“凝视”换成“仰视”,你认为这两个词语哪个用法更好?为什么?
    4. (4) 现在,邻居李奶奶仍然相信“天狗吃月亮”的说法,结合短文内容,你会对她说:“
    5. (5) 科技馆准备为少年时期的张衡塑像,现面向小学生征集设计建议。根据短文内容,你想将张衡的塑像设计成的样子,以此体现张衡的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