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5高三上·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

    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和互相影响则质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这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这是清楚的,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

    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地也是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样,社会的发展,主要地不是由于外因而是由于内因。许多国家在差不多一样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下,它们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非常之大。同一个国家吧,在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的情形下,社会的变化却是很大的。帝国主义的俄国变为社会主义的苏联,封建的闭关锁国的日本变为帝国主义的日本,这些国家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长期地被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变化到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去,中国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整个地球及地球各部分的地理和气候也是变化着的,但以它们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相比较,则显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万年为单位而显现其变化的,后者则在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或几个月(在革命时期)内就显现其变化了。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唯物辩证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并不排除。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摘自毛泽东《矛盾论》)

    材料二:

    古代哲学往往把宇宙观局限于世界的起源或者世界的本质问题上,很少深入世界存在的状况问题上。亚里士多德设想,构成物质的元素有四种,即火、水、气、土,还有一个难以感知的“以太”物质,这五个元素是所有物质形态之本原。亚里士多德也讲“运动”,不过是基于宇宙观下的次级范畴来论述的。老子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万物产生于“道”,至于“道”的运动,遵循“有”“无”转化的规律,“有”“无”转化之外,没有另一种发展态势。换言之,万物之源才是宇宙观。

    黑格尔的宇宙观与“运动”不可割舍,他认为,万物彼生此灭,却有一个规律,否则逻辑乱套,“绝对理念”是具体物质生成的“先验”。但是,如果“绝对理念”是静止不动的,就没有新的东西出来,“矛盾体”是构成新概念和事物的动力,“绝对理念”是发展的。黑格尔宇宙论的实质是“绝对精神”产生物质世界,宇宙之中的“精神”的运动外化为物质的运动,“运动”仍是宇宙观的次级层面的范畴。所以在旧哲学中,通常把关于存在及其规律的学说当作本体论,把关于认识形式及其规律的学说当作认识论,发展观还没有归于宇宙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它对物质概念的解释有所不同,它的物质观是辩证的物质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故对物质的解释已经融合和扩展到物质的转化与多样性上。马克思在多种场景阐述物质,如自然物、实践、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像实践、生产方式、矛盾、原子、真空等都可以被认为是物质现象,这个宇宙在物质的基础上全部统一起来了。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已经与运动关联起来,认为物质和运动具有统一不可分割的属性。列宁对物质定义的解释,已经把物质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结合起来:“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物质的解释,已经把本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统一起来,但仍然没有明确提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就是两种宇宙观。

    毛泽东概括的“两种宇宙观”,与历史上局限于本体论的两类宇宙观不同,毛泽东提出的“两种宇宙观”,是把宇宙观扩展到了方法论和实践层面,从而深化了这样一种认识;世界观的问题也是人们实践领域的基本问题,从方法论层面、从实践领域观察世界,可以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看作“两种宇宙观”。

    (摘编自蒋显荣《<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矛盾论》指出事物发展由不同因素决定,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其主张与形而上学宇宙观不同。 B . 中国近百年变化表明,即使在没有外部力量的情况下,中国也能朝向“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转化。 C . 黑格尔的宇宙观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有一定相似之处,仍把“运动”作为基于宇宙观下的次级范畴来论述。 D . 对物质的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已把本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统一起来,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外部原因不能解释事物性质上的区别及其变化,因而对理解事物运动没有用处。 B . 鸡蛋的孵化离不开温度,说明事物变化须外因作为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C . 老子认为万物产生于“道”的运动,而“道”的运动遵循“有”“无”转化规律。 D . 毛泽东将宇宙观扩展到方法论和实践层面,对唯物辩证法原理做出原创性贡献。
    3.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观点的一项是(    )
      A . 看到风吹动旗帜,有人认为,这不是风动,不是旗动,而是心在动。 B . 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是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 C . 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那么浮力再大,轮船也无法浮在水面上。 D . 打铁还要自身硬,对于有志报效祖国的青年来说,练好内功很重要。
    4. (4) 材料一多处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简要分析举例论证的特点和效果。
    5. (5) 请根据材料,谈谈毛泽东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对我们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