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2024-2025学年部分学校高三语文一模摸底考试考试...

更新时间:2024-09-23 浏览次数:10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5高三上·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

    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和互相影响则质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这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这是清楚的,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

    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地也是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样,社会的发展,主要地不是由于外因而是由于内因。许多国家在差不多一样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下,它们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非常之大。同一个国家吧,在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的情形下,社会的变化却是很大的。帝国主义的俄国变为社会主义的苏联,封建的闭关锁国的日本变为帝国主义的日本,这些国家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长期地被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变化到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去,中国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整个地球及地球各部分的地理和气候也是变化着的,但以它们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相比较,则显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万年为单位而显现其变化的,后者则在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或几个月(在革命时期)内就显现其变化了。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唯物辩证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并不排除。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摘自毛泽东《矛盾论》)

    材料二:

    古代哲学往往把宇宙观局限于世界的起源或者世界的本质问题上,很少深入世界存在的状况问题上。亚里士多德设想,构成物质的元素有四种,即火、水、气、土,还有一个难以感知的“以太”物质,这五个元素是所有物质形态之本原。亚里士多德也讲“运动”,不过是基于宇宙观下的次级范畴来论述的。老子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万物产生于“道”,至于“道”的运动,遵循“有”“无”转化的规律,“有”“无”转化之外,没有另一种发展态势。换言之,万物之源才是宇宙观。

    黑格尔的宇宙观与“运动”不可割舍,他认为,万物彼生此灭,却有一个规律,否则逻辑乱套,“绝对理念”是具体物质生成的“先验”。但是,如果“绝对理念”是静止不动的,就没有新的东西出来,“矛盾体”是构成新概念和事物的动力,“绝对理念”是发展的。黑格尔宇宙论的实质是“绝对精神”产生物质世界,宇宙之中的“精神”的运动外化为物质的运动,“运动”仍是宇宙观的次级层面的范畴。所以在旧哲学中,通常把关于存在及其规律的学说当作本体论,把关于认识形式及其规律的学说当作认识论,发展观还没有归于宇宙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它对物质概念的解释有所不同,它的物质观是辩证的物质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故对物质的解释已经融合和扩展到物质的转化与多样性上。马克思在多种场景阐述物质,如自然物、实践、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像实践、生产方式、矛盾、原子、真空等都可以被认为是物质现象,这个宇宙在物质的基础上全部统一起来了。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已经与运动关联起来,认为物质和运动具有统一不可分割的属性。列宁对物质定义的解释,已经把物质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结合起来:“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物质的解释,已经把本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统一起来,但仍然没有明确提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就是两种宇宙观。

    毛泽东概括的“两种宇宙观”,与历史上局限于本体论的两类宇宙观不同,毛泽东提出的“两种宇宙观”,是把宇宙观扩展到了方法论和实践层面,从而深化了这样一种认识;世界观的问题也是人们实践领域的基本问题,从方法论层面、从实践领域观察世界,可以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看作“两种宇宙观”。

    (摘编自蒋显荣《<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矛盾论》指出事物发展由不同因素决定,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其主张与形而上学宇宙观不同。 B . 中国近百年变化表明,即使在没有外部力量的情况下,中国也能朝向“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转化。 C . 黑格尔的宇宙观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有一定相似之处,仍把“运动”作为基于宇宙观下的次级范畴来论述。 D . 对物质的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已把本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统一起来,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外部原因不能解释事物性质上的区别及其变化,因而对理解事物运动没有用处。 B . 鸡蛋的孵化离不开温度,说明事物变化须外因作为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C . 老子认为万物产生于“道”的运动,而“道”的运动遵循“有”“无”转化规律。 D . 毛泽东将宇宙观扩展到方法论和实践层面,对唯物辩证法原理做出原创性贡献。
    3.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观点的一项是(    )
      A . 看到风吹动旗帜,有人认为,这不是风动,不是旗动,而是心在动。 B . 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是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 C . 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那么浮力再大,轮船也无法浮在水面上。 D . 打铁还要自身硬,对于有志报效祖国的青年来说,练好内功很重要。
    4. (4) 材料一多处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简要分析举例论证的特点和效果。
    5. (5) 请根据材料,谈谈毛泽东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对我们的启示。
  • 2. (2025高三上·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忘忧

    王旭峰

    他们的行程非常缓慢,常常是东住十天,西住半个月,为的是避开日本佬的扫荡。然后,他们终于走进真正的大山了。在那里,他们看见了数人合抱的柳杉,他们看见了金钱松和银杏树,山里人还告诉了他们什么是天目杜鹃、天目紫荆、天目械和天目杉。他们还认识了浙西铁木、杜仲,他们甚至还看到了罕见的连木香。他们穿行在杉木、马尾松、黄山松、香樟、枫榴和紫楠的林海中,不知不觉地,也就穿行在1938年的春天之中了。

    无果的小寺院,寺边有古泉。寺中人早已散去,这里剩了一个空巢。无果的归来和他带来的同行人,无疑给这荒芜的山寺带来一片生气。两个孩子不顾大人劝阻,趴在泉边,开始喝起山水。寄草说:“水凉着呢,小心喝了拉肚子,无果师父正烧着水,一会儿就开了。”说着,就把这两个孩子拉开了,自己却蹲在泉儿边开始洗起脸来。

    小小少年忘忧,得了白化病,周身雪白,引人注目。忘忧突然说:“要是这会儿能喝上家里的香茶就好了。”

    猛然间提到了久违的家,久违的忘忧茶庄的茶,寄草心一动,泉下那张波动的脸影就渐渐地僵住了。

    无果正在寺边小灶棚里烧着火,听了忘忧的话就说:“要喝茶有什么难的。里到了这里,龙井是喝不到了,山里的野茶可是遍地都是,你睁开眼睛看看就是。”

    忘忧一听,早就雀跃起来,说:“我去采,我去采。”

    小越儿也在一边叫着跳着:“我也去,我也去。”

    寄草在自己的腰上绑了一个刚刚洗干净的破竹篮,竹篮里还衬了一块干净的手帕,那些呈现出新绿色的雀舌,就一个个地被江南女儿的手投进了篮子。忘忧和越儿手忙脚乱地在一旁,东摘摘,西钻钻。有时,野茶蓬一阵阵地哗动,他们钻出茶蓬,看着寄草姨妈像鸡啄米一般地双手采茶,他们便目瞪口呆、眼花缭乱了。他们的眼前,便是一阵阵的绿云飞舞,他们的耳边,只听到那种惬意的刷刷刷的声音。这时,他们便不由自主地向天空望去了。

    几个月来,他们饱受从天空突然降临的恐怖的刺耳的袭击声;他们看到的天空翻着血浪,天空早已是他们心目中的地狱。现在他们再往天空看去,天空在森林的衬托下,只有绿色的曲浪底线和底线上面的一大块一大块的半透明的清醇的蓝色;还有,在绿色与蓝色之间偶尔飘过的优美柔软的烟一般的白云。

    他们听到了两种声音:当鸟儿在天空歌唱的时候,茶树在大地上歌唱。它们一应一合的声音,本来是不会被人类听到的。但是它们此刻慈悲为怀,它们要用自己的声音来告诉孩子们,如果有一天他们什么也没有了,他们还会拥有它们;它们是永生的,忠诚地尾随着他们的,永远也不会消失的。

    孩子们便陶醉了,他们便像着了魔一样的,恍恍惚惚的,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林子里踏歌而行。他们手搀着手走着走着,越儿就站住了。他个子矮,伸出一只手去,刚好贴住一株树干,他说:“哥哥,茶树。”

    似乎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件重大的事件就要发生。因此,忘忧迟迟疑疑地用手遮了额头,然后,慢慢地抬起头来。顿时,他便被这株茶树的光芒射得睁不开眼睛——

    这是一株芽叶全白的茶树,它像玉兰花一样在万绿丛中闪着奇异的白光,它毛茸茸的,银子一般高贵,又像仙人显灵似的神秘。在白色的芽叶中,似乎为了显示它的血脉的来历,它们的主脉却是浅绿色的。忘忧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突然心里面感到难受,眼睛也眩了,因此他一下子就蒙住了自己的脸,跌坐在了地上。越儿不知哥哥是怎么了,就去拉忘忧。但忘忧没有理他,他就慌了,叫了起来:“姨妈,姨妈,快来,快来—”

    无果和寄草听到了越儿的叫声,赶紧跑了过来,见忘忧坐在树下,不像是受伤的样子,这才惊魂甫定地说:“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那么一惊一乍的?我们还怕是你们被刚出洞的蛇咬了呢。”

    忘忧依旧坐在地上,却问无果:“师父,这是什么树?我怎么看着特别熟悉,好像从前在什么地方常常看到它似的。”

    无果笑了起来:“我说什么呢,原来忘忧是被这株茶树惊着了。也难怪的,忘忧和这株茶树是生来有缘的呢。”

    寄草也走到了树下,摇摇树干,说:“真是奇了,我可从来也没有看见过这样长着白芽的茶树。”

    “别说是你了,我这么大一把年纪,化缘四方,什么世面没见过,这样的白茶树,却也是独一无二,只在我们安吉山中这寺院的后面见到这么一株呢。”

    寄草说:“我虽没有见过白茶树,但我们家茶庄倒也是卖着从福建过来的白茶。白茶与常茶不同,偶然生出,非人力可致、所以特别的奇异呢。”

    坐在树下的忘忧这时才站了起来,抱住树干说:“那不就是我了吗?”

    两个大人听了都吃一惊,看看茶树,看看人,心就紧了起来,无果说:“这株茶树也真是奇了,年年开花,结果却少,也不会再生新茶,故而我们这里的人都叫它石女茶的。这茶也不是一白到底,也就是在每年这个时候一芽二叶展开时最白,再往下也就是花白转绿了,到了夏秋天,它就是绿色的了。”

    忘忧听到这里,突然来了劲,抱着树身就往上爬,边爬还边叫:“我这就上去把我给摘下来,我们立刻就尝尝我的味道好不好?”

    这一说大家才又笑了,说:“那这株树就是忘忧的魂儿了,忘忧从此就找到魂儿了呢。”

    (节选自《茶人三部曲》,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大量堆叠山中植物名称等同类词语,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山中资源丰富、物阜民安的生活气象。 B . 小说借少年忘忧想要喝茶引出下文,同时点出他患有白化病,为下文他刚刚发现白茶时惊喜慌乱等独特的心理感受埋下了伏笔。 C . 小说着意描写自然的色彩和声音,“绿色的曲浪底线”“清醇的蓝色”等饱含诗情画意,对“两种声音”的阐发充满了哲理意味。 D . 小说通过寄草与无果二人的赞叹介绍了白茶树的奇异特点,旨在将知识性和实用性巧妙融于小说之中,以达到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
    2. (2) 关于文中寄草采茶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寄草双手采茶,技艺娴熟,与她出身于“忘忧茶庄”的背景相呼应,情节安排较为合理。 B . “破”写出了竹篮的简陋,两处“干净”既写出了寄草对茶的重视,也表现了她的性格。 C . 从忘忧和越儿的视角去观察寄草采茶,这是从侧面突出寄草采茶的速度之快,动作之美。 D . “刷刷刷”写鸟儿翔空之声,以声衬静,与《故都的秋》中“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类似。
    3. (3) 文中画线处说“那不就是我了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4. (4) 文本中频频出现“突然”,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5高三上·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三年,十一月,京兆尹崔日知贪暴不法,御史大夫李杰将纠之,日知反构杰罪。十二月,侍御史杨玚廷奏曰:“若纠弹之司,使奸人得而恐愒,则御史台可矣。”上遽命杰视事如故,贬日知为歙县丞。

    皇后妹夫尚衣奉御长孙昕以细故与御史大夫李杰不协。开元四年,春,正月,昕与其妹夫杨仙玉于里巷伺杰而殴之。杰上表自诉曰:“发肤见毁,虽则痛心;冠冕被陵,诚为辱国。”上大怒,命于朝堂杖杀,以谢百僚。仍以敕书慰杰曰:“昕等朕之密戚,不能训导,使陵犯衣冠。虽置以极刑未足谢罪卿以刚肠疾恶勿以凶人介意。”

    七月,庚午,葬大圣皇帝于桥陵,庙号睿宗。御史大夫李杰护桥陵作,判官王旭犯赃,杰按之,反为所构,左迁衢州刺史。

    十一月,已卯、黄门监卢怀慎疾亟,上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并明时重器,所者小,所弃者大,望垂矜录。上深纳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京兆尹崔日知贪墨不法,御史李杰纠之,日知反构杰罪。勿论杰罪之有无也,杰不可以日知之言而坐,日知不可以讦杰而宽。玄宗纳杨玚之言,释杰而窜日知,允矣。虽然,有说焉。御史、京兆尹,皆法吏也。尹之贪暴,御史之所必纠;御史汰纵于辇毂,尹亦习知,而执官守以论劾之。假令杰败官箴、藏奸宄、以下挠尹权,知日知必擿已愆,而先掇拾其过以钳制之,将亦唯杰之搏击而扪日知之舌乎?则杨玚所云“纠弹之司,奸人得而恐喝,则御史台可废”者,亦偏护台臣之党,而非持平之论也。

    夫日知之罪,不可以构杰而减,固也;而杰罪之有无,抑不可以不察。杰果无罪,则日知既以贪暴抵法,而益之以诬贤之恶,加等之刑,不但贬为丞而足蔽其辜;若杰而有罪也,亦不可以纠日知故而概不加察。今场不辨杰罪之有无,但以护台臣而护杰;且当开元之始,群贤皆有以自见,而杰无闻焉,杰之为杰,亦可知矣。玚为御史台存纲纪,而不为朝廷别贤奸,非平允之论也。天子虚衷以详刑,则奸人自无所藏奸;士人正已以匡世,则小人自弗能置喙;又非可以禁恐喝、斥反构一切之法弹压天下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虽置以极刑A未足B谢C罪D卿E宜以刚肠F疾恶G勿以H凶人介意。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废,废弃、废除,与贾谊《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的“废”意思相同。 B . 坐,犯……罪或错误,与《蜀道难》中“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坐”意思不同。 C . “知日知之必擿己愆”与《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之”用法不同。 D . 益,增加,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曾益其所不能”的“益”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崔日知贪婪残暴不守法度,李杰将要弹劾却反遭其诬陷,杨玚上奏为李杰做了辩护,皇上采纳了杨玚的意见,王夫之对事件所涉及的四个人都做了分析。 B . 长孙昕因为琐事与李杰关系不睦,与其妹夫杨仙玉在街巷中伺机殴打李杰,皇上下令杖杀二人用来向百官谢罪,并以敕书安慰李杰,表达了内心的歉意。 C . 李杰主持建造桥陵,在查办案件时诬陷王旭,结果被贬为衢州刺史,卢怀慎荐举李杰是清明时代的杰出人才,希望皇上怜惜重用,皇上接爱了他的建议。 D . 材料二中王夫之认为,天子应该虚心中正以审慎断案,士人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以匡正世道,却不可以用禁止恐吓、排斥反诬等方法来弹压天下。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杰上表自诉曰:“发肤见毁,虽则痛心;冠冕被陵,诚为辱国。”

      ⑵若杰而有罪也,亦不可以纠日知故而概不加察。

    5. (5) 王夫之为什么认为玄宗采纳杨玚言论的做法是公允的,但又认为杨玚的言论是不公允的?请简要概括。
  • 4. (2025高三上·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月下听孙季蕃吹笛

    刘克庄

    孙郎痛饮横长笛,玉雪胸襟铁石颜。

    解喷清霜飞座上,能呼凉月出云间。

    病创冻马嘶荒塞,失侣穷猿叫乱山。

    可惜调高无听者,紫髯白尽鬓毛斑。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开头即以“孙郎”来称呼对方,隐含诗人对其高超才艺的赞赏之情。 B . 诗歌中的“玉雪胸襟”喻指人物心胸高洁,而“铁石颜”状其容貌丑陋。 C . 诗人通过一位乐师才高而不遇的坎坷遭际,含蓄批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D . 诗歌语言虽简洁精工但意蕴深厚隽永,彰显诗人自觉的艺术追求与品格。
    2. (2) 诗歌的中间两联对笛声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 5. (2025高三上·安徽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许多省市修建的“大学城”,其面积之广、规模之大,让人联想起杜牧《阿房宫赋》里“”两句名言。
    2. (2) 王老师在美术课上使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两句诗,介绍宋代书法、茶艺等富有美学特征的日常活动。
    3. (3) 唐宋诗词中常以“鹧鸪”意象借物抒情,寄寓人物挥之不去的爱或愁,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 6. (2025高三上·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拥抱、握手等身体接触行为都会促进个体体内催产素的释放,催产素又被称为拥抱激素,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当一个人去爱和感受到被爱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体内分泌催产素的感觉。①这种激素具有促进社交、让人愉悦。②它会引发我们的同理心,③让我们渴望亲密接触,④并且更愿意关爱他人。⑤人与人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都是靠催产素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另外,拥抱时体内的皮质醇会马上降低。皮质醇是人体内肾上腺皮质释放的一种糖皮质激素,又称为压力荷尔蒙。我们可以理解为皮质醇就是“鸡血”般的激素,是精神刺激、压力情绪背后的罪魁祸首。科学研究表明,童年时代身体接触的多少与长大后的身心健康        A    。拥抱会促进触碰双方的血液循环,可以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使人获得放松和安全感,同时能减轻孤独感。对于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来说,拥抱也发挥着     B 的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甲),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行为的孩子健康得多。

    中国人的习惯里是很少拥抱的,即使与家人之间也很少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久而久之,就可能出现了“肌肤饥渴”。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一些孩子在小时候极少得到母亲拥抱、亲昵,长大后会形成一种潜在而又深刻的对被爱、被关心、被抚慰的渴望感,有的是对身体接触的渴望:渴望被抱紧,被爱抚,甚至被摸一下头或者头发。而另外一些人则喜欢抱着被子、枕头或者毛茸茸的玩具。他们往往感觉到孤单、不被爱、自卑,容易与人产生隔阂。而如果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能充分享受到母亲的亲密接触,就不会形成“肌肤饥渴”,而会对所获得的爱感到满足,这对培养日后的情绪平衡能力、自信心以及关爱别人的能力,(乙)。

    1. (1) 生活中常以“打鸡血”一词,讽刺或调侃某人遭遇外界刺激时突然情绪异常的行为表现。文中第二段以“鸡血”来比喻皮质醇激素,请简要分析其相似性和表达效果。
    2. (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3)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 (4)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 (5) 文中画波浪线的“肌肤饥渴”,有人说可替换成“肌肤饥饿”。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写作(60分)
  • 7. (2025高三上·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钱钟书曾说:“大抵学问是荒江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在信息化时代,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