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5高三上·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晨从中午开始(节选)

    路遥

    当我在相对悠闲的日子里瞎转悠的时候,天乐正忙着“查看阵地”,帮我寻找进入写作的一个较为合适的地方。

    我决定到一个偏僻的煤矿去开始第一部初稿的写作。

    这个考虑基于以下两点:一、尽管我已间接地占有了许多煤矿的素材,但对这个环境的直接感受远远没有其它生活领域丰富。按全书的构思,一直到第三部才涉及到煤矿。也就是说,大约在两年之后才写煤矿的生活。但我知道,进入写作后,我很难中断案头工作去补充煤矿的生活。那么,我首先进入矿区写第一部,置身于第三部的生活场景,随时都可以直接感受到那里的气息,总能得到一些弥补。二、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决心,一开始就到一个舒适的环境去工作不符合我的心意。煤矿生活条件差一些,艰苦一些,这和我精神上的要求是一致的。我既然要拼命完成此生的一桩宿愿,起先应该投身于艰苦之中。

    我来之前,矿上已在离矿区不很远的矿医院为我找好了地方。那是一间用小会议室改成的工作间,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小柜,还有一些无用的塑料沙发。

    亲戚们都十分热心厚道。他们先陪我在周围的山转了一圈。四野的风光十分美丽。山岩雄伟,林木茂盛,人称“旱江南”。此时正值“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时,满山红黄绿相间,一片五彩斑斓。亲戚们为了让我玩好,气氛十分热烈。但我的心在狂跳,想急迫地投入工作,根本无心观赏大自然如画的风光。

    从山上回来,随手折了几枝红叶,插在办公桌对面的沙发缝隙里,心情在一片温暖的红色中颤栗着。铺好床,日用东西在小柜中各就其位;十几本我认为最伟大的经典著作摆在旁边——这些书尽管我已经读过多遍,此间不会再读,但我要经常看到这些人类所建造的辉煌金字塔,以随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随后,我在带来的十几本稿纸中抽出一本在桌面上铺开,坐下来。心绪无比复杂,我知道接下来就该进入茫茫的沼泽地了。但是,一刹那间,心中竟充满了某种幸福感。是的,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已经奔波了两三年,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现在,终于走上了搏斗的拳击台。

    是的,拳击台。对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开头,这是真正的开头。

    写什么?怎么写?第一章、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第一个字,一切都是神圣的,似乎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令人难以选择,令人战战兢兢。

    实际上,它也是真正重要的事,它将奠定全书的叙述基调和语音节奏。它将限制你,也将为你铺设道路。

    一切诗情都尽量调动起来,以便一开始就能创造奇迹,词汇像雨点般落在纸上。

    可是一页未完,就觉得满篇都是张牙舞爪。

    立刻撕掉重来。新换了一副哲学家的面孔,似乎令人震惊。但一页未完,却以感到可笑和蹩脚而停止。

    眼看一天已经完结,除去纸篓中撕下的一堆废纸,大脑仍然是一片空白。

    真想抱头痛哭一场。你是这样的无能,竟然连头都开不了,还准备写一部多卷体的长篇小说?

    晚上躺在孤寂的黑暗中,大睁着眼睛,开始真正怀疑自己是不是能胜任如此巨大的工作。

    完全自不量力!你是谁?你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写了一点作品的普通作家,怎么敢妄图从事这种伟大的事业?

    许多作家可能是明智的,一篇作品有了影响,就乘势写些力所能及的作品,以巩固自己的知名度,这也许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你却几年来一直执迷不悟,为实现少年时的狂想就敢做这件不切实际的事。少年时,还梦想当宇航员,到太空去捉一捉“外星人”,难道也可将如此荒唐的想法付诸实施?你不成了当代的唐·吉诃德?

    迷糊几个小时醒来,已是日上中天——说明天亮以后才睡着的。再一次坐在那片空白面前。强迫自己重新进入阵地。反悔的情绪消失了。想想看,你已经为此而准备了近三年,绝不可能连一个字也不写就算完结;如果这样,那就是一个世界级的笑话。又一天结束了。除又增加了一堆揉皱的废纸,眼前仍然没有一个字。

    第三天重蹈覆辙。

    三天以后,竟然仍是一片空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开始不停地转圈圈走,走,走,像磨道的一头驴。从高烧似的激烈一直走到满头热汗变为冰凉,冰凉的汗水使燃烧的思索冷静了下来,冷静在这种时候可以使人起死回生。

    冷静地想一想,三天的失败主要在于思想太勇猛,以致于一开始就想吼雷打闪。其实,这么大规模的作品,哪个高手在开头就大做文章?瞧瞧大师们,他们一开始的叙述是多么平静。只有平庸之辈才在开头就堆满华丽。记得列夫·托尔斯泰的话,艺术的打击力量应该放在后面。这应该是一个原则。为什么中国当代的许多长篇小说都是虎头蛇尾?道理应于此。这样看来,不仅开头要平静地进入,就是全书的总布局也应该按这个原则来。三部书,应该逐渐起伏,应该一浪高过一浪地前进。

    黑暗中似有一道光亮露出。现在,平静地坐下来。于是,顺利地开始了。为了纪念这不同寻常的三天,将全书开头的第一自然段重录于后——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己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有删改)

    [注]①作者弟弟王天乐。②指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初稿,文章结尾处的“全书”即《平凡的世界》。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开篇交代“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决心”,而“一间”“一张”“一个”等数量词的连用,表现出创作条件的简陋。 B . 文章描述“四野的风光十分美丽”以及亲戚们的热情招待,衬托出作者想尽快全身心投入到小说创作中去的急切心情。 C . “我”感到“某种幸福感”,是因为历经两三年的准备,走过漫长的道路后,现在终于可以动笔创作心中想写的小说了。 D . “我”总结“失败主要在于思想太勇猛”,对此前文有所暗示,如“进入茫茫的沼泽地”“一切诗情都尽量调动起来”等等。
    2. (2) 下列对“我”小说创作头三天的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始创作时,“我”心情惶恐,因为“我”知道开篇对于全书的重要性,它将奠定全书的叙述基调和语音节奏。 B . “我”第一天落笔,一开始“满篇都是张牙舞爪”,表达夸饰华丽,后换成“哲学家的面孔”,依然不如人意。 C . 划线句将某些作家的创作态度和“我”的态度进行对比,其中“实事求是”略带贬义,“执迷不悟”暗含肯定。 D . 文中详写第一天的内心波澜,后两天篇幅递减,由略写至一笔带过,展现了“我”从焦虑到平静的心态变化。
    3. (3) 文中人称由“我”到“你”切换自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 (4)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了《平凡的世界》开篇第一段原文,这段引文能否删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