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测...

更新时间:2024-09-23 浏览次数:9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5高三上·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嫦娥六号的任务是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实施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介绍,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嫦娥六号的生产时间比较长,执行任务之前,科研人员对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了深入梳理,使整个系统能够更健全、可靠。嫦娥六号任务顺利完成之后,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按计划推进。嫦娥七号任务主要是对月球南极部分资源做勘察,嫦娥八号将对月球资源的原位利用开展技术验证。

    (数据来源:国家航天局)

    20年来,在工程领导小组各单位的大力协同下,参与探月工程研制建设的全体同志强化使命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实现连战连捷。中国探月工程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形成重大科技工程实施的成功模式,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也是嫦娥六号任务的一大特色。本次任务搭载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个国际载荷,“国际范”满满。

    (摘编自喻思南《嫦娥六号实现三大技术突破》)

    材料二:

    2020年底,嫦娥五号已经从月球取得1731克月壤样本,那么这次嫦娥六号再次取样1935.3克,又会刷新哪些认知呢?从地质结构来说,嫦娥五号在吕姆克山附近着陆。吕姆克山是月球正面西北部的一座火山,着陆位置是火山活动形成的一片玄武岩漫溢区,地质年代非常年轻。当然,虽然说年轻,但也已经20亿岁了。而嫦娥六号的着陆地点是南极—艾特肯盆地,这可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盆地,撞击力度可能穿透月壳直抵月幔。

    我们可以期待嫦娥六号取得与嫦娥五号迥然不同的结果。比如说,从嫦娥五号取得的月壤样本中,通过铀—铅同位素测年法,中国科学家确实发现了20.3亿年前才从熔岩中结晶而成的矿物晶体,将月球冷却、岩浆活动停止时间延后了8亿年左右。而从嫦娥六号这里,我们却会努力寻找形成于大约42亿—43亿年前的古老岩石,尽可能地了解月球形成早期的历史。在撞击盆地的月球表面也可能有从月幔翻出来的深处物质,如果嫦娥六号能够幸运采集到的话,也会大大推进人们对月球内部结构的了解。

    从空间环境来说,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也有点不一样。虽然从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看不到背面,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着地球。满月前后,也就是月球正面正对太阳的这段时间,月球会被地球磁层的长尾罩住。这段时间,月球感受到的太阳风“风力”会锐减,而从地球大气逃逸的粒子却有机会到达月球,这就是所谓的“地球风”。而在初一前后,月球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背面正对太阳,此时的月球则是毫无遮挡地遭受太阳风的轰击,也不再有地球风的吹拂。因此,和正面相比,月球背面是个被地球关怀更少、受太阳折磨更狠的地方。在月背的月壤中应该更难找到水或含水矿物,而氯-3(一种清洁核聚变能源)的储量则应比正面更丰富。

    月球背面具有独特的环境,它几乎没有受到地球的影响,是天文学家用来观测宇宙更有利的地方。假如未来在月球建立科考基地的话,能源、水和氧气这些资源信息都是我们要摸清的,所以通过月壤来了解正面和背面的差异,不光是具有学术上的意义,更具有实际意义

    (摘编自“科普中国”《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为何嫦娥又要奔月挖土?》)

    材料三:

    “此次月背采样是先钻取后表取,一次钻取多次表取的方式,提高了采样的可靠性和多样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金晟毅介绍,两种采样方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钻取需要采集一定深度的月球次表层样品,让样品种类更为丰富。钻取采样装置有外钻杆、取芯管和取芯袋三层结构,当钻头向下钻进时,取芯袋也会跟随着取芯管向下运动,而钻取到的月壤则会被顶进袋内,整个过程就像“穿袜子”。而表取采样则是在一片区域里进行多次采样,主要采样目标是月球表面的风化层样品。两种方式实现的技术途径、采集的月球样品种类不一样,科学价值也不同。

    金晟毅表示,嫦娥五号采样的每个过程都需要地面发送指令,再让机械臂去执行相应的动作。而嫦娥六号则采用了智能化采样技术,一部分固定动作交给探测器去执行,实现近端闭环控制,有效减少了与地面交互的环节,提高探测器的预见处理能力,有效缩短采样时间。

    (摘编自李思雨《嫦娥六号如何“月背挖宝”》)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嫦娥六号能够更健全、可靠,就是因为它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生产时间比较长,质量和可靠性有更好的保证。 B . 嫦娥六号的任务是实施月球背面采样并返回,搭载其他国家的载荷只是附带任务,目的是实现高效益的月球探测。 C . 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嫦娥六号从中采集到的月幔深处物质意义重大。 D . 月球背面具有月球正面和地球所没有的环境条件,且受到地球的影响非常小,天文学家用来观测宇宙更加有利。
    2. (2) 关于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采集月壤的相关信息,下面表格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比较项

      嫦娥五号

      嫦娥六号

      A

      月壤的来源和重量

      月球正面的1731克

      月球背面的1935.3克

      B

      着陆点的地质结构

      内部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漫溢区

      外部星际天体的撞击盆地

      C

      着陆点的空间环境

      地球风影响大,太阳风影响小

      太阳风影响大,地球风影响几乎没有

      D

      月壤中含有的资源

      水或含水的矿物质很少,氦-3丰富

      更难以找到水或含水矿物,氦-3更丰富

      A . A B . B C . C D . D
    3. (3) 下列选项最能说明研究月壤的实际意义的一项是( )
      A . 帮助寻找月球上更古老的岩石,进一步了解月球形成早期的历史。 B . 了解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差异,收集月球的能源、水、氧气等资源信息。 C . 区分钻取采样和表取采样的技术优劣,提高采样能力,缩短采样时间。 D . 强化协作单位的使命担当,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
    4. (4) 材料二作为科普文,其语言表达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5) 探月工程科普作品《奔月》生动地介绍了嫦娥一号至嫦娥五号登月的方方面面,共九章。天文学社的同学拟增补“第十章:勇于探索的嫦娥六号”,可从哪些方面补充?请参考该书的目录形式,结合材料,列出第十章的三个章节标题及内容。

      参考示例:

      第四章嫦娥工程:以我之名

      一、如此漫长而遥远的历程

      章节内容:介绍嫦娥工程的立项经过

      二、中国探月“五姐妹”

      章节内容:概述嫦娥一号至嫦娥五号的实施情况,包括任务规划、完成情况

      ……

  • 2. (2025高三上·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晨从中午开始(节选)

    路遥

    当我在相对悠闲的日子里瞎转悠的时候,天乐正忙着“查看阵地”,帮我寻找进入写作的一个较为合适的地方。

    我决定到一个偏僻的煤矿去开始第一部初稿的写作。

    这个考虑基于以下两点:一、尽管我已间接地占有了许多煤矿的素材,但对这个环境的直接感受远远没有其它生活领域丰富。按全书的构思,一直到第三部才涉及到煤矿。也就是说,大约在两年之后才写煤矿的生活。但我知道,进入写作后,我很难中断案头工作去补充煤矿的生活。那么,我首先进入矿区写第一部,置身于第三部的生活场景,随时都可以直接感受到那里的气息,总能得到一些弥补。二、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决心,一开始就到一个舒适的环境去工作不符合我的心意。煤矿生活条件差一些,艰苦一些,这和我精神上的要求是一致的。我既然要拼命完成此生的一桩宿愿,起先应该投身于艰苦之中。

    我来之前,矿上已在离矿区不很远的矿医院为我找好了地方。那是一间用小会议室改成的工作间,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小柜,还有一些无用的塑料沙发。

    亲戚们都十分热心厚道。他们先陪我在周围的山转了一圈。四野的风光十分美丽。山岩雄伟,林木茂盛,人称“旱江南”。此时正值“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时,满山红黄绿相间,一片五彩斑斓。亲戚们为了让我玩好,气氛十分热烈。但我的心在狂跳,想急迫地投入工作,根本无心观赏大自然如画的风光。

    从山上回来,随手折了几枝红叶,插在办公桌对面的沙发缝隙里,心情在一片温暖的红色中颤栗着。铺好床,日用东西在小柜中各就其位;十几本我认为最伟大的经典著作摆在旁边——这些书尽管我已经读过多遍,此间不会再读,但我要经常看到这些人类所建造的辉煌金字塔,以随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随后,我在带来的十几本稿纸中抽出一本在桌面上铺开,坐下来。心绪无比复杂,我知道接下来就该进入茫茫的沼泽地了。但是,一刹那间,心中竟充满了某种幸福感。是的,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已经奔波了两三年,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现在,终于走上了搏斗的拳击台。

    是的,拳击台。对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开头,这是真正的开头。

    写什么?怎么写?第一章、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第一个字,一切都是神圣的,似乎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令人难以选择,令人战战兢兢。

    实际上,它也是真正重要的事,它将奠定全书的叙述基调和语音节奏。它将限制你,也将为你铺设道路。

    一切诗情都尽量调动起来,以便一开始就能创造奇迹,词汇像雨点般落在纸上。

    可是一页未完,就觉得满篇都是张牙舞爪。

    立刻撕掉重来。新换了一副哲学家的面孔,似乎令人震惊。但一页未完,却以感到可笑和蹩脚而停止。

    眼看一天已经完结,除去纸篓中撕下的一堆废纸,大脑仍然是一片空白。

    真想抱头痛哭一场。你是这样的无能,竟然连头都开不了,还准备写一部多卷体的长篇小说?

    晚上躺在孤寂的黑暗中,大睁着眼睛,开始真正怀疑自己是不是能胜任如此巨大的工作。

    完全自不量力!你是谁?你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写了一点作品的普通作家,怎么敢妄图从事这种伟大的事业?

    许多作家可能是明智的,一篇作品有了影响,就乘势写些力所能及的作品,以巩固自己的知名度,这也许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你却几年来一直执迷不悟,为实现少年时的狂想就敢做这件不切实际的事。少年时,还梦想当宇航员,到太空去捉一捉“外星人”,难道也可将如此荒唐的想法付诸实施?你不成了当代的唐·吉诃德?

    迷糊几个小时醒来,已是日上中天——说明天亮以后才睡着的。再一次坐在那片空白面前。强迫自己重新进入阵地。反悔的情绪消失了。想想看,你已经为此而准备了近三年,绝不可能连一个字也不写就算完结;如果这样,那就是一个世界级的笑话。又一天结束了。除又增加了一堆揉皱的废纸,眼前仍然没有一个字。

    第三天重蹈覆辙。

    三天以后,竟然仍是一片空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开始不停地转圈圈走,走,走,像磨道的一头驴。从高烧似的激烈一直走到满头热汗变为冰凉,冰凉的汗水使燃烧的思索冷静了下来,冷静在这种时候可以使人起死回生。

    冷静地想一想,三天的失败主要在于思想太勇猛,以致于一开始就想吼雷打闪。其实,这么大规模的作品,哪个高手在开头就大做文章?瞧瞧大师们,他们一开始的叙述是多么平静。只有平庸之辈才在开头就堆满华丽。记得列夫·托尔斯泰的话,艺术的打击力量应该放在后面。这应该是一个原则。为什么中国当代的许多长篇小说都是虎头蛇尾?道理应于此。这样看来,不仅开头要平静地进入,就是全书的总布局也应该按这个原则来。三部书,应该逐渐起伏,应该一浪高过一浪地前进。

    黑暗中似有一道光亮露出。现在,平静地坐下来。于是,顺利地开始了。为了纪念这不同寻常的三天,将全书开头的第一自然段重录于后——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己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有删改)

    [注]①作者弟弟王天乐。②指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初稿,文章结尾处的“全书”即《平凡的世界》。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开篇交代“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决心”,而“一间”“一张”“一个”等数量词的连用,表现出创作条件的简陋。 B . 文章描述“四野的风光十分美丽”以及亲戚们的热情招待,衬托出作者想尽快全身心投入到小说创作中去的急切心情。 C . “我”感到“某种幸福感”,是因为历经两三年的准备,走过漫长的道路后,现在终于可以动笔创作心中想写的小说了。 D . “我”总结“失败主要在于思想太勇猛”,对此前文有所暗示,如“进入茫茫的沼泽地”“一切诗情都尽量调动起来”等等。
    2. (2) 下列对“我”小说创作头三天的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始创作时,“我”心情惶恐,因为“我”知道开篇对于全书的重要性,它将奠定全书的叙述基调和语音节奏。 B . “我”第一天落笔,一开始“满篇都是张牙舞爪”,表达夸饰华丽,后换成“哲学家的面孔”,依然不如人意。 C . 划线句将某些作家的创作态度和“我”的态度进行对比,其中“实事求是”略带贬义,“执迷不悟”暗含肯定。 D . 文中详写第一天的内心波澜,后两天篇幅递减,由略写至一笔带过,展现了“我”从焦虑到平静的心态变化。
    3. (3) 文中人称由“我”到“你”切换自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 (4)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了《平凡的世界》开篇第一段原文,这段引文能否删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5高三上·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郭崇韬以材干见称。庄宗即位,拜为兵部尚书、枢密使。时唐军东保杨刘,王彦章围之。庄宗引短兵出战,大败而归,崇韬因曰:“彦章围我于此,其志在取郓州也。臣愿得兵数千,据河下流,筑垒于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彦章必来争,既分其兵,可以图也。”庄宗以为然,崇韬渡河筑垒,六日垒成。彦章果引兵急攻之,不 , 庄宗迎击,遂败之。后擒王彦章,诛梁氏,皆崇韬成其谋也。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三年夏,庄宗思得高楼避暑,问崇韬,崇韬对曰:“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起楼,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愈入。

    明年征蜀,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监军李从袭等闻此言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

    (节选自《新五代史·郭崇韬传》)

    材料二:

    后唐庄宗有二臣焉:嗣源居不赏之功,挟震主之威,得国兵之权,执之而不释也。庄宗无以夺之,而稍忌其逼。崇韬常有大功于国,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庄宗苟能挟所可倚而制所可忌,则嗣源虽怀不自安,而有顾惮,非敢辄发也。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倚,故崇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庄宗知得蜀足以资其盛强,而不知崇韬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邺下之变,嗣源以一旅之众,西洛阳,如蹈无人之境,其迁大器易若反掌。且内有权臣窥伺间隙,乃空国之师勤于远役,固已大失计矣而又去我之所与与彼之所畏者则大祸之集可胜救哉虽得百蜀,无救其失国也。

    (节选自何去非《郭崇韬论》)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固已大失A计矣B而又去我C之所与D与彼之所畏者E回则大祸之集F可胜G救哉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克,攻克,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的“克”意思不同。 B . 赞,辅佐,与成语“赞不绝口”中的“赞”字意思不同。 C . 间,离间,与《屈原列传》中“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的“间”用法相同。 D . 趋,奔赴,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尝趋百里外”的“趋”用法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郭崇韬善于分析战争局势,能预判敌方军事行动的真实意图,在对抗王彦章的战役中及时进言,发挥了重要作用。 B . 郭崇韬面对藩镇诸侯的贿赂没有拒绝,而是将财物妥善保管并在国家需要时悉数献出,这一做法具有灵活性,顾全了大局。 C . 庄宗有意建造高楼以避暑,郭崇韬进言提醒庄宗应铭记创业艰辛,不宜奢华,然而庄宗未采纳其建议,仍建造了高楼。 D . 何去非认为郭崇韬忠诚可信却遭到庄宗的猜忌,所以,他即使攻占了一百个蜀国,也不能挽回被处死的命运。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②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倚,故崇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

    5. (5) 对于庄宗李存勖失去天下的原因,材料二中何去非与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 4. (2025高三上·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武昌松风阁①(节选)

    黄庭坚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注]①本诗写于黄庭坚晚年。诗人此前屡遭贬谪,途经鄂州写下此诗。②张侯:指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此时被贬房州(今湖北房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篇以阔大的视野描绘了松风阁的地理位置,“夜阑箕斗插屋椽”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夜色将尽、星空低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B . “风鸣娲皇五十弦”与《李凭箜篌引》中“二十三丝动紫皇”异曲同工,前者写松风吹动琴弦,后者写箜篌之音撼动天庭,二者都表现了音乐超越自然尘世的力量。 C .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刻画了诗人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们欢聚一堂的情景。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他们仍不吝于以微薄之力置办酒席,体现了情谊的深厚。 D . 本诗不用僻典,不作拗语,笔势自然有力。作者善于从“老松”“夜雨”等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于一体,体现了宋诗特有的韵味与深度。
    2. (2) 本诗与《登快阁》都表达了归隐之志,但触发归隐之思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 5. (2025高三上·湖北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倡议家长们要用《种树郭橐驼传》中主人公尊重天性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可像文中他植者那样,“”,通过伤害树木的方式来监控其成长。
    2. (2) 一个宁静的夜晚,月色如洗,小慧漫步在花树繁茂的江畔,眼前的美景使她不由得想起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
    3. (3) 古代诗人咏史怀古,常借三国风云,寓情于史,或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深切感悟,或表达对个人命运的无限感慨,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2025高三上·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过量吃糖所产生的诸多坏处,想必大家都    A    。因此,现代社会除了强调戒烟之外,戒“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想要戒掉对糖的念想,也实在困难。怎么办?专家说了,糖难戒也不能都怪你,实在戒不掉就与之和解吧。

    糖是人类生长活动不可缺少的能量供给物质,(甲),就像车子跑起来需要加油一样。远古时期的人们,要想保证生命的延续就得尽可能多地获得“能量”,所以要不停地找东西吃。尽管当时还没有“糖”的概念,但是人们慢慢地从味蕾中总结出了经验——带“甜味”的食物似乎更“抗饿”。久而久之,就进化出品尝甜味的能力和对糖根深蒂固的青睐,并且牢牢地刻在了基因里。①虽经时间的淬炼,②依旧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这些基因。③从这个角度讲,④人喜欢吃糖并非什么“坏习惯”,⑤也把“甜”不可能轻易地戒掉。

    甜蜜的食物会刺激大脑中的神经元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不得了,会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因此.(乙),大脑都会自动浮现上次吃糖时的那种美好体验,并且层层递进,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以鼓励下次继续吃糖、吃更多的糖。长此以往,无异于落下“甜瘾”:有事没事总想吃点或喝点甜的东西,而且吃得少了还不太满足。这就是“多巴胺抵抗”,类似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下,光靠意志力控制是很难长期坚持的。既然如此,与其跟自己过不去,还不如正确认识糖的利弊按科学的方式吃糖

    让大脑“    B    ”,以前人们钟爱含糖饮料或糕点,现在就改掉这个习惯,换成别的食物,或者多参加户外运动。重复做这些会让大脑逐步加深印象,慢慢缓解对糖的依赖。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综合运用了哪些语气?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3. (3)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 (4)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 (5) 请将第三段中加点的内容改成整句。要求:准确表达,衔接自然,句式符合要求,不超过14个字。
  • 7. (2025高三上·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诗文在不少同学的写作中越来越成为装饰品了:举例论证必是三个“君不见”导入,联系现实言必称“揆诸当下”,结尾呼吁必引“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这种现象不仅在写作中出现,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那么,在当下,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古诗文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