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河南期中) 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旨在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和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 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也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红色资源包括革命遗物和遗址等物质资源、革命传统和文化等精神资源,要准确把握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的丰富内容。

    构建红色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并科学设计思政课红色实践教学大纲。学校主动对接博物 馆、纪念馆等实践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支持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举办校园红色研讨会,以重大纪念日和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话剧表演、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红色文体活动。

    推进全国思政课教研系统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使用,以数字化技术纵深挖掘、横向 关联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思政资源,建设红色资源教学案例库、专题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拓宽网络教育宣传平台,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主流媒体的红色时政节目,综合运用多种网络传播媒介,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和场景推送红色知识。

    鼓励专任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邀请 革命老兵、英雄模范和红色基地讲解员等参与思政课合作教学。搭建研究队伍平台,组建研 究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课题组和教研室。通过集中培训、实地研学等方式,让思政课 教师首先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深厚,提升融入红色资源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小学阶段侧重红色历史文化启蒙,初中阶段侧重革命感性体验和历史知识学习相结合,高中阶段侧重红色实践体会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大学阶段侧重实现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研究生阶段侧重对红色资源的宣传阐释和研究探索。

    (摘编自许玉久、赵彩萍《融入红色资源 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

    材料二: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将有力促进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如何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青年学生播下理想信念的火种,“大思政课”亟待选择并践行新的“打开方式”。

    “大思政课”的终极目标就是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和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 计,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着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一代新人。通过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助于青年学生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

    “大思政课”就是要综合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国际的宏阔视野,充分挖掘百年党史中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大事件、大题材、大素材,深入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赓续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如今,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沂蒙精神……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最鲜活、最生动的素材。总之,“大思政课”不仅要知识解疑还要思想解渴,不仅要学习认知更要有实践体悟,不仅要有理论透彻更要有信仰坚定,努力做到有声有色、有理有据、有血有肉。

    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史;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西迁精神等,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自力更生的新中国建设史;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改革开放史;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讲述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伟大的中国人民坚定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地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大思政课”鲜活感人的素材,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大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展现“三尺讲台,时代山河”的恢弘气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座丰饶的“思政富矿”,值得我们用心用力传承好、弘扬好。

    (摘编自张昕《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度融入“大思政课”》)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思政课”有助于传承红色资源,也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的重要路径。 B . “大思政课”不仅要做到学思结合,也要做到知行合一,还要兼有理论透彻和信仰坚定。 C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历久弥新的精神文化财富,也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资源。 D . “大思政课”要有活力,应改革创新,如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 课堂等。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师在讲解聂荣臻的《大战中的插曲》,帮助学生学习抗战精神时,可以让学生参观抗日 纪念馆,增强实践体会。 B . 红色资源是指革命传统的精神资源,充分挖掘和运用红色资源,可以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 C . 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为“大思政课”的实践育人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载体。 D . 抗美援朝精神是新中国建设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形 成的伟大精神。
    3.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通过教育部印发的文件,明确提出“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有重大意义”这一中心论点。 B . 材料二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各种精神,说明了它们是“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 C . 两则材料在论证过程中,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如何解决问题,材料二侧重于分析说明相关 原因。 D . 两则材料都站位高远,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逐层深入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4. (4) 如何有效地将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 (5) 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