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顶尖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

更新时间:2024-09-23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二上·河南期中) 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旨在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和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 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也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红色资源包括革命遗物和遗址等物质资源、革命传统和文化等精神资源,要准确把握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的丰富内容。

    构建红色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并科学设计思政课红色实践教学大纲。学校主动对接博物 馆、纪念馆等实践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支持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举办校园红色研讨会,以重大纪念日和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话剧表演、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红色文体活动。

    推进全国思政课教研系统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使用,以数字化技术纵深挖掘、横向 关联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思政资源,建设红色资源教学案例库、专题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拓宽网络教育宣传平台,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主流媒体的红色时政节目,综合运用多种网络传播媒介,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和场景推送红色知识。

    鼓励专任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邀请 革命老兵、英雄模范和红色基地讲解员等参与思政课合作教学。搭建研究队伍平台,组建研 究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课题组和教研室。通过集中培训、实地研学等方式,让思政课 教师首先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深厚,提升融入红色资源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小学阶段侧重红色历史文化启蒙,初中阶段侧重革命感性体验和历史知识学习相结合,高中阶段侧重红色实践体会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大学阶段侧重实现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研究生阶段侧重对红色资源的宣传阐释和研究探索。

    (摘编自许玉久、赵彩萍《融入红色资源 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

    材料二: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将有力促进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如何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青年学生播下理想信念的火种,“大思政课”亟待选择并践行新的“打开方式”。

    “大思政课”的终极目标就是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和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 计,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着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一代新人。通过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助于青年学生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

    “大思政课”就是要综合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国际的宏阔视野,充分挖掘百年党史中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大事件、大题材、大素材,深入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赓续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如今,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沂蒙精神……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最鲜活、最生动的素材。总之,“大思政课”不仅要知识解疑还要思想解渴,不仅要学习认知更要有实践体悟,不仅要有理论透彻更要有信仰坚定,努力做到有声有色、有理有据、有血有肉。

    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史;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西迁精神等,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自力更生的新中国建设史;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改革开放史;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讲述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伟大的中国人民坚定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地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大思政课”鲜活感人的素材,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大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展现“三尺讲台,时代山河”的恢弘气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座丰饶的“思政富矿”,值得我们用心用力传承好、弘扬好。

    (摘编自张昕《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度融入“大思政课”》)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思政课”有助于传承红色资源,也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的重要路径。 B . “大思政课”不仅要做到学思结合,也要做到知行合一,还要兼有理论透彻和信仰坚定。 C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历久弥新的精神文化财富,也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资源。 D . “大思政课”要有活力,应改革创新,如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 课堂等。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师在讲解聂荣臻的《大战中的插曲》,帮助学生学习抗战精神时,可以让学生参观抗日 纪念馆,增强实践体会。 B . 红色资源是指革命传统的精神资源,充分挖掘和运用红色资源,可以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 C . 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为“大思政课”的实践育人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载体。 D . 抗美援朝精神是新中国建设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形 成的伟大精神。
    3.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通过教育部印发的文件,明确提出“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有重大意义”这一中心论点。 B . 材料二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各种精神,说明了它们是“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 C . 两则材料在论证过程中,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如何解决问题,材料二侧重于分析说明相关 原因。 D . 两则材料都站位高远,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逐层深入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4. (4) 如何有效地将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 (5) 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 2. (2023高二上·河南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

    [英]狄更斯

    我姨奶奶个头高高的,神色严厉,但并不难看。她的脸上,她的声音里,她的步态举止中, 都无不流露出一种刚毅,足以说明她往日在像我母亲那般软弱的人身上可产生的影响。我特别注意的是她有一双十分机灵明亮的眼睛。她灰白的头发简单朴素向两边分开。她着的衣是浅紫色的,很整齐干净,只是尺寸很紧。我记得当时我认为她的衣看上去极像剪去了不必要的下摆的骑装。她在襟前挂着一个金表,金表还配有链子和挂饰;如果我能从其大小和式样判断,那表应是男子用的。

    狄克先生气色红润,头发灰白。他的头还特别怪地垂着,但这并非因年龄才如此,他那样垂着头使我想到一个学生挨打后的样子;他的灰眼睛大而凸起,并且水汪汪地亮得特别,加上他那心不在焉的神态,还有他对我姨奶奶的服从,以及听到姨奶奶的称赞时他那孩子样的高兴劲,这都使我怀疑他有点疯疯癫癫的。可是,如果他真是疯疯癫癫的,那他又怎么到这里的呢,这我可一点儿也想不通。他的穿着和别的普通男子一样,穿着很宽松的灰色晨装,白长裤;表放在裤口袋里,钱放在上衣口袋里。他还把钱晃得嘩啦啦响,就像炫耀自己有钱一样。

    珍妮是个健美的年轻女子,很好看,大约有十九或二十岁,①像是一幅整洁至极的图画。 她是我姨奶奶的一串学员之一。

    那个房间就像珍妮或我姨奶奶一样整洁。就在刚才我放下笔回忆那房间时,带着花香的 海风又吹进来了;我还又看见擦得铮亮的老式家具,弧形窗里绿扇子附近我姨奶奶的那把凛 然的大椅子和桌子,粗毛地毯,壶架,两只金丝雀,古瓷器,装满干玫瑰叶的酒罐,放置各种器 皿的高橱架,还有和这一切极不协调的——脏兮兮躺在沙发上打量这一切的我。

    洗澡实是很大的享受。我开始感到因曾睡在野地而四肢疼痛,而我又那么疲乏虚弱,几 乎无法让眼连续睁开五分钟。我洗澡了后,她们——姨奶奶和珍妮——给我穿上本是狄克先生的衬衣和裤子,又用两或三条披巾把我裹上。我像一捆什么呢,我也说不上,但我觉得是热烘烘的一捆。我觉得很乏,极想睡,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

    也许是久已在我脑中出现的幻想使我做了那么个梦。我醒来还觉得是那么回事——姨 奶奶曾来过,向我俯下,把我的头发从我脸上轻轻撩开,把我的头摆得更舒服些,然后站在那里看着我。我耳边似乎响过“可爱的小人”或“可怜的小人”这类话;可我醒来时,却实实在在找不出任何证明可让我相信那些话乃出自姨奶奶之口,她当时正坐在弧形窗前那可以转来转去的绿扇子后看大海呢。

    我醒后不久,大家就一起吃烤鸡和布丁。我坐在桌旁,②有点像只被绑住翅膀的鸟一样 艰难地运动我的双臂。不过,是姨奶奶把我给捆成这样的,我也就对此不便有什么抱怨了 我一直急于知道她要把我怎么处置,可她吃着饭,一言不发,只偶或看看坐在对面的我,并说 句“天哪!”这丝毫不能使我的不安减轻半分。

    桌布撤去后,摆上来的是种葡萄酒,我也喝了一杯那酒。姨奶奶又把狄克先生请来和我 们坐在一起。姨奶奶请狄克先生听我的故事,他就尽可能装出很明白事理的模样。在姨奶奶 一连串的问题下,我的故事被引了出来。我讲述时,她不住朝狄克先生看,如果他不这么做, 我想他准会睡着。每当他微笑时,我姨奶奶就皱眉头,这下又把他的微笑给挡回去了。

    喝过茶后,我们在那儿坐着,直到暮色降临,这时珍妮把蜡烛和双陆棋盘放到桌上,并把 百叶窗拉下。

    “喏,狄克先生,”姨奶奶仍和先前一样严肃地举起食指说,“我要向你问另一个问题。看 着这孩子。”

    “大卫的儿子?”狄克先生扬脸认认真真又不知所措地说道。 

    “正是,”姨奶奶说,“现在你把他怎么办呢?”

    “把大卫的儿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说道。

    “正是,”姨奶奶答道,“把大卫的儿子怎么办好。”

    “哦!”狄克先生说,“是呀,把他怎么办 我就会让他上床睡觉。”

    “珍妮!”姨奶奶满怀胜利感和满意心情叫道,“狄克先生为我们大家指出正确方法了。 如果床已铺好,我们就送他去睡。”

    珍妮报告说床铺好后,我就被带去睡觉。她们带我时态度和蔼,但有点像押解囚犯——姨奶奶走在我前面,珍妮殿后。她们走开时,我听见她们在外面把门锁了。我觉得姨奶奶并 不很了解我,很可能怀疑我有逃跑的习性,所以采取了预防的措施,③把我妥善地保管起来。

    这房间挺可爱的,在房子的最高处,俯视着大海,一轮明月正照耀在海上。我记得,做了晚祷后,蜡烛灭了,我是怎样仍坐在那里,看那水上的月光,就好像希望从一本发光的书里读 到我的命运或看到我的母亲带着她的孩子,沿那熠熠闪光的路从天上走来,她看着我,还像我最后一次看到她那甜美的脸时那样。我记得我怎样转过身,当我轻轻躺下,被雪白的被单拥围时,那庄严的感觉又由于看到这雪白的卧具而变作感激之情和安适之感——这是多么令人浮想联翩的感触呀!我记得我怎样想起我曾在夜空下露宿过的所有荒郊野地,我怎样祈祷永远不再失去家,也永远不忘记没有家的人。我还记得,我后来怎样依稀沿着海上那撩人思绪的光辉路径,④漂入了梦境。

    (有删改)

    【注】本文选自《大卫 ·科波菲尔》第十三章。大卫 ·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经种种艰辛, 最终到达了姨奶奶家,受到了款待。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运用对比手法写姨奶奶和狄克先生,说明两人在脸色、头发、眼睛、表等方面有明显不同。 B . “我”洗澡后“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这是由于“我”在逃到姨奶奶家的过程中历 经艰辛,身心俱疲。 C . 文中通过语言、神态、肖像等描写塑造狄克先生的形象,他在姨奶奶面前显得认真又惊慌,看似有点疯癫。 D . 小说结尾多次写到“我记得”,强调“我”的记忆深刻,表达了“我”对母亲和家的渴望,以及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珍妮姑娘的干净整洁和健美。 B . 句子②形象地写出“我”吃饭时的束手束脚、扭捏不安、极不适应。 C . 句子③中“保管”表明姨奶奶把“我”锁在房间里是对“我”的保护。 D . 句子④“漂”表现出“我”在月光的陪伴下安然入睡的舒适自然。
    3. (3) 小说中姨奶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的叙述角度巧妙,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二上·河南期中)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 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 , 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所恶于上,母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节选自《礼记 ·大学》)

    材料二: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 , 诈之谋愚,贵之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 “从恶人贼人生。”是故别非也。是故子墨子曰:“兼别。”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 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 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 , 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 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故君子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万民之大利也。

    (节选自《墨子 ·兼爱下》)

    【注】①别:指将别人与自己区分开,分别对待(指相恶)。②兼:指视人如己(指相爱)。

    ③正:同“政”。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是以A 老而无妻子者B 有所侍养以终C 其寿D 幼弱E 孤童F 之无父母者G 有所放依H  以长其身。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家让”与“无辞让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B . “兼以易别”与“其未兆易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相同。 C . “人家不相乱贼”与“贼爱其身”(《墨子 ·兼爱上》)两句中的“贼”字含义不同。 D . “而万民之大利也”与“人而不仁”(《论语 ·八佾》)两句中的“而”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记》认为,治国先要治理好家,孝顺是用来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用来侍奉长官的 原则,仁慈是用来使役民众的原则。 B . 《礼记》认为,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 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 C . 墨子认为,仁德的人应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毕生事业,因此他提出了兼爱的观点,主张要对他人有利。 D . 墨子认为,如果对待别人的国家、城邑和家族,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城邑、家族一样,就不会动用自己的力量去攻伐别人。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②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5. (5) 两则材料对“治天下”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 4. (2023高二上·河南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

    苏 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 , 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 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 垂柳下,矮槐前。

    【注】①宋神宗熙宁九年十月,苏轼在密州获悉自己又将调任他处,遂登上超然台写下此词。②马耳、九仙:均为山名,都在密州诸城县西南。③使君:文中指的是作者自己。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写山与天相连,景象阔大,再写词人登台所感,表现出超然心态。 B . 下阕描写鸥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先写蜷缩在一起的静态,再写离飞时的动态。 C . 尾句以景结情,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词人曾在“垂柳下,矮槐前”留下欢声笑语。 D . 整首词描写了词人月夜所见的实景,极富画面感,并借此抒发了个人情怀。
    2. (2) 本词和《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都写到“凄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5. (2023高二上·河南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 ·里仁》中“”两句表明要向先 进典型学习,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
    2. (2) 《将进酒》中表现李白鄙弃富贵生活,蔑视豪门权贵,借酒消愁,尽吐胸中不平之气的 诗句是:“
    3. (3) 小刚在进行中国古诗词探究性学习时,发现古人创作诗词常借“鱼”来表达思念之情, 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二上·河南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过酒碗,脖,碗底一 , 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画天书了。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再打开绵纸包,是两角钱!”语义基本相同,但是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 (2) 文中加点的词很生动,请模仿这种用词方法,写一句类似的话。
  • 7. (2023高二上·河南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逻辑是无处不在的: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活动中的逻辑;林庚细致辨析“木叶”的内涵与使用的场合,①____;王安石以雄辩的论说驳斥对变法的非难,这是治国理政中的逻辑……学点儿逻辑,对我们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增强思维能力,也可以助力语文学习,②____。逻辑很有用,它能让你的思考更加严谨、周密,让你的阅读与表达更到位、更具洞见,让你对生活的认识更理性、更深刻。

    当下的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更加方便,但遭遇的谬误也更多。我们必须具 备识别谬误的能力,否则就有可能成为谬误的受害者甚至传播者。逻辑与这种现象的关系紧 密,它正是甄别信息与辨析谬误的武器。

    例如:

    A我爱读外国文学,尤其爱读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 

    B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注定此生不凡。

    C目前大学生普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和较喜欢京剧的 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4%。

    ......

    上面这些日常话语都违背了逻辑,你关注过吗?我们在生活中要试着运用逻辑来发现这 些谬误。

    1. (1) 下列句子中的“关系”和原文中加点的“关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在这关系革命前途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决定渡过湘江,开始长征。 B . 正是在法庭认出玛丝洛娃的关系,聂赫留朵夫要去监狱祈求宽恕。 C . 焦裕禄明白党与群众是鱼与水的关系,党员应该为广大群众服务。 D . 随身带上团的关系,到时候面见上级,或许对你有用。
    2. (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2个字。
    3. (3) 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都有逻辑错误,请任选两句,加以说明。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二上·河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问其弟子曰:“仁者若何?”子路对曰:“仁者使人爱己。”子贡对曰:“仁者爱 人。”颜渊对曰:“仁者自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