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勒工名
庄华峰
①当今的“3.15”晚会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质量问题,那么在古代也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吗?古人又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呢?如果你了解了物勒工名制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②《礼记.月令》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其中提到的“物勒工名”是我国最平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它要求手工业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从某种意义来说,物勒工名也是我国最平的问责制。
③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的现象,但此时多是标明物品的所有者,并非制造者。将制造者名字刻上器物则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些器物上甚至还出现了主造人和监造人的名字。此时物勒工名制度才真正出现。到了秦朝,物勒工名制度以法定形式固定了下来。如秦简《工律》中规定:“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久之。”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种相对比较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秦国才可能在列国纷争中以富国强兵之势一统天下。
④到了汉代,这种制度的实施已深入到官营手工业的各个方面。目前在一些出土的汉代器物上均发现有铭文,铭刻内容较为平富,涉及的信息更加全面,标志着这一时期物勒工名制度已相当成熟。
⑤唐朝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政府为了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领域后继有人,为工匠设立匠籍,子弟要世袭。另一方面,政府把这一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结合起来,从技艺培训,到产品制造、管理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使得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和工匠家族。
⑥明清时期,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更加严格,勒名制度也更规范、具体,最突出的是在工程材料上都要层层勒名。比如南京明城墙作为典型代表,每块城墙砖背后都有工匠勒名。在一块“黄州府薪水县”铭文城砖上刻有67个字,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这是目前南京城墙上发现的责任层级最多的一块。据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结构严密、层次分明的质量责任体系。
⑦作为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物勒工名既保障了产品质量,也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⑧中国古代工匠极为重视生产技术的精益求精。勒名制度下,工匠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如在制作车辆时,对两个轮子沉入水中的深度是否相等这样的问题,他们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⑨物勒工名还充分体现着诚实守信精神。勒名制度要求每一件产品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政府对不合格产品的追查处理十分严格,让以次充好的行为没有生存空间,彰显了对消费者的诚信。
⑩勒名制度长期约束着工匠群体,久而久之,这种约束内化为工匠敬业专一的意识,从而淡化为一种社会文明和自觉精神。
⑪铭文无声,一刻千年。物勒工名制度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原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