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上·龙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审时度势之妙在择时捉机。权衡时机,尤当精察,毫厘必较,成败由此。择时之妙,如逐如竞,如捕如捉。待时而动,动不妄举。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得进则发如疾电,时不我待 , 稍纵即失。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节选自《计然篇》,有删改)

    材料二:

    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博学无所不通。为人有内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其行浩浩,其志泛泛,不肯自显诸侯,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

    昔者,越王勾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然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吾闻先生明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计然对曰:“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战则耳目不聪明,耳不能听,视不能见,兵不能使;退之不能解,进之不能行。饥馑不可以动,神气去而万里。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越王曰:“善。今岁比熟,尚有贫乞者,何也?”计然对曰:“是故不等,犹同母之人,异父之子,动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志意侵下,作务日给,非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乞故长久。”越王曰:“善。”计然乃传其教而图之,曰:“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不患无功。”越王曰:“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乃着其法,治江南,七年而禽吴也。

    (节选自《范子计然》,有删改)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吾闻先生A明B于时C交D察于道理E恐动F而无功G故H问其道。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不我待”与《岳阳楼记》中的“吾谁与归”句式相同。 B . “重迟”指迟钝、迟缓,文中指国家如果不蓄积粮食,士兵就会因饥饿而无力作战。 C . “神气”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与现在所说的“神气十足”中的“神气”意义相同。 D . “牧”指统治、驾驭,与《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中的“牧”意义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审时度势的妙处在于选择关键时机。选择时机的妙处,好像追逐猎物和竞跑,又像捕兽和捉鸟。 B . 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传说他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外表貌似平庸,自小聪慧,学自然之理。 C . 越王勾践刚刚从吴国做奴仆返回越国时,想要暗中图谋洗雪耻辱,吞并吴国,于是就向计然求教。 D . 计然认为贫穷的人因亏欠多而意志低到了极点,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和大王的赏赐,必然长久贫困。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②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5. (5) 材料一中计然认为“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材料二里计然的哪些做法印证了这句话?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