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上·湖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火漫卷

    迟子建

    文本一:

    刘建国驾驶着“爱心护送”车从道里出发,去南岗的一家医院接翁子安时,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翁子安是一周前来哈尔滨入院的,他这病来得急,脱离危险也快。他提前办好相关手续,给刘建国打个电话,以老朋友的口吻说:“嗨,我又来了,明天接我出院吧,时间不变。”

    刘建国第一次接到翁子安的电话,是三年前的阴历二月初二。也许是被医院门前泛着蓝光的路灯给映照的,翁子安给刘建国的第一印象,显得阴郁。他四十上下,背一个黑白色双肩包,中等个,瘦削,浓眉,发丝波痕似的微卷,轮廓分明,气质不俗。翁子安羚羊似的奔向车子,熟练地打开后厢门,轻盈地跃上车,说:“往太阳岛开。”之后他放下双肩包,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取出一本书读起来。

    车过松花江桥时,与江面上自由的风,大面积遭逢。翁子安放下书,聆听风声。待到风声骤然衰落。他知道江桥已过,吩咐刘建国:“往绥化开。”

    刘建国那时感觉自己像是遭绑架了,任由驱遣。而他并不反感,翁子安与他的寻找对象年龄相仿,属于这个年龄段的陌生男性,总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当然,因为多年没有寻到因自己而丢失的朋友的孩子,这个年龄段不断变幻,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一路跟着他在寻人空间静悄悄地成长,而刘建国也奔七十了。

    他们到达绥化时,曙色微露。翁子安让他停车,说要打点肚子。他们进了一家早点铺,吃了猪头肉、豆腐脑和葱油饼,之后又一起进理发店剃头。饭钱翁子安率先结了,所以刘建国抢着结了两人的理发费。刘建国的头发白了多半,而翁子安微卷的头发是漆黑的。他们剪下来的发丝混合在一起,先于他们而握了手。

    他们再上路时,翁子安突然问:“过了七十岁,您就不能开这车了吧?”

    刘建国摸了摸自己的头,说:“我看上去很老了么?”

    翁子安说:“别人讲您的故事,我知道您的大概年龄了。但您看着真不像,要是把头发染黑,多说五十岁吧。还有,您看上去酷帅酷帅的!”

    刘建国苦笑一声,反问一句:“酷帅?”

    翁子安点点头,说:“要是需要,我可以帮您改档案。您要是改年龄,是为了能开车去找孩子,这个高尚!”

    就是这番话,让刘建国对翁子安有了好感。他说虽然自己是翁子安的长辈了,但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请翁子安像别人一样,叫他刘师傅或是刘建国。

    翁子安很快作出选择,以兄弟的口吻说:“遵命,刘建国。”

    他们不约而同向对方伸出了手。翁子安的手很凉,刘建国也就多握了一刻,把他的手焙热。

    他们再次上路,翁子安给出的目的地是北安。车最终到北安的一家汽修厂停下,翁子安跟刘建国结算路费,给了他双程费用,让汽修厂的师傅,搬出一台半新的摩托车,抬到“爱心护送”车上,说是空车回去浪费汽油,这台摩托车顶一个人的费用。翁子安塞给刘建国一张写有一个人电话的纸条,说这台摩托车是送他的,进城后打电话问一下送货的具体位置。

    刘建国回到哈尔滨后给接货人打电话,才知道他是翁子安新结识的病友,一个泥瓦匠,常年干装修贴瓷砖,累伤了腰。他可能无意中说自己骑一辆破旧的电瓶车,奔波在城市,所以翁子安才送他一台性能好的摩托车。

    翁子安以后再来哈尔滨急救,无论出院是回嫩江、富锦还是尚志,刘建国返城时,他总是让刘建国捎点东西,付双程车费,不让刘建国空跑回去。有时捎的是物——工艺品或土特产,有时捎的则是人——通常是搭顺风车去哈尔滨看病的。

    这次刘建国接到翁子安,感觉清冷路灯下的他,就像一根冰冷的铅笔,更加的瘦削,也更加沉默。刘建国没问他是在哪儿发的病,只问他这次去哪儿。

    翁子安说:“过阳明滩大桥,先到松北去。”

    刘建国点了点头。

    翁子安上了车,依然是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捧起一本书。刘建国发现翁子安在读书上是个杂食动物,有时读哲学书,有时读医学和植物学的书。刘建国忍不住问他,这次带的什么书?他淡淡回道:“桥梁建筑。”

    刘建国心想,怪不得你要走阳明滩大桥呢。

    文本二:

    2019年岁末,长篇初稿终于如愿完成了。记得写完最后一行字时,是午后三点多。抬眼望向窗外,天色灰蒙蒙的。我穿上羽绒服,去了小说中写到的群力外滩公园。十二月的哈尔滨,太阳落得很早。何况天阴着,落日是没得看了。公园不见行人,一派荒凉。候鸟迁徙了,但留鸟仍在,寻常的麻雀在光秃秃的树间飞起落下。它们小小个头,却不惧风吹雪打,该有着怎样强大的心脏啊。

    我沿着外滩公园猩红的塑胶跑道,朝阳明滩大桥方向走去。

    这条由一家商业银行铺设的公益跑道,全长近四公里。最初铺设完工后,短短两三年时间,跑道多处破损,前年不得不铲掉重铺。如今的塑胶跑道早已修复,它早以全新的面貌,更韧性的肌理,承载着人们的脚步。去冬雪大,跑道边缘处有被风刮过来的雪,像是给火焰般的跑道镶嵌的一道白流苏。

    还记得去年十一月中旬,长篇写到四分之三时,我从大连参加完东北学术会议,乘坐高铁列车回哈尔滨。

    透过车窗望着茫茫夜,第一次感觉黑暗是滚滚而来的。一个人的内心得多强大,才能抵抗这世上自然的黑暗和我不断见证的人性黑暗啊。列车经过一个小城时,不知什么人在放烟火,冲天而起的斑斓光束,把一个萧瑟的小城点亮了。但车速太快,烟火很快被甩在身后,前方依然是绵延的黑暗。这种从绽放就宣告结束的美好,摄人心魄。所以回到哈尔滨后,我给小说中的一个历经创痛的主人公,放了这样一场烟火。

    (有删改)

    【注】文本一为迟子建长篇新作《烟火漫卷》的节选,文本二是迟子建《烟火漫卷》后记。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建国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是因为他希望自己与他人像朋友一样交往,面对翁子安的理解,刘建国也给予了积极回馈。 B . 小说两次写到了“握手”,分别是发丝的“握手”和真正的握手,两次握手的过程也正是二人逐渐熟识、互相温暖的过程。 C . 翁子安每次都给刘建国双程车费,还时不时让刘建国捎物或人,以及给泥瓦匠送摩托车,可见翁子安是一个富裕大方的人。 D . “年龄段不断变幻,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看似平淡的一句话背后却是刘建国半生的艰辛与执着。
    2. (2) 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的情节安排在时空上有一定的跨度,看似松散无序,实则紧扣“爱心护送”这一核心事件,语言质朴自然,形散而神不散。 B . 文本一中一直在寻人的刘建国和身患疾病的翁子安,两个人物的命运彼此交织又各自独立地向前发展,使小说具有一定的张力。 C . 文本二中作者写了外滩公园万物凋零的荒凉场景,但留鸟麻雀仍在,看似无意的描述却寓意深刻,丰富读者的联想,耐人寻味。 D . 无论是小说中人物的不幸遭遇,还是后记中的环境描写,始终萦绕着一种悲伤的叙事氛围,全文始终弥漫一种低沉暗淡的气氛。
    3. (3) 文本二中作者写道:“我给小说中的一个历经创痛的主人公,放了这样一场烟火。”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创作《烟火漫卷》的意图。
    4. (4) 所谓叙事装置是指小说叙事在推动、发展过程中以之为基础和发生前提的物品、空间等中介物。比如卡夫卡《变形记》中的“甲虫”。为了写出城市烟火之漫卷,作者在文本一中是如何利用“爱心护送车”这一叙事装置进行叙事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