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上·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神话和科学,好像是两个极端,一个是主观幻想,另一个是具有严格条件和要求的客观现实。但是说也奇怪,往往神话中幻想的东西后来被科学实现,神话竟成了科学的预言,或者说,神话不知不觉地走向了科学——这难道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吗?

    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在印刷所广场旁边,法玛还成什么?”又说:“在避雷针面前,朱庇特又在哪里?在动产信用公司面前,海尔梅斯又在哪里?”

    ③这段话的主要用意是,我们对它需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能理解为科学和神话是誓不两立的。只能这样来理解:马克思举出希腊神话中这几个著名的例子,说明有了科学的创造发明,神话中的部分幻想已被科学家实现,自然不得不消失。但神话对科学的启迪之功,终于是不可没的,所以我们今天再来重温神话中的那些“儿童时代的天真”,感到有“永久的魅力”(马克思语),也是很自然的。

    ④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里告诉我们: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梦想能够在空中飞行,于是有关于“飞毯”的故事;梦想加快走路的速度,于是有“快靴”的故事。自然,这些不过都是神话的幻想,可是这些幻想,不是都已经被今天的科学实现了吗?今天的飞机、火车、电动织布机、住房快速施工法等,不是都已经代替了远古时代神话中的幻想了吗?而神话,在若干世纪以前,就已经构成幻影想象到了这些事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某些神话实在可以称为“幻想的科学”。

    ⑤中国神话在这方面一点也不逊于世界各国神话。千里眼,顺风耳的民间传说是大家所熟知的了,现在的电视、电话岂不是千百倍地扩展了千里眼、顺风耳的功能吗?拿飞行的设想来说,中国的神话早已有“鲁班刻木为鹤,一飞七百里”(《述异记》卷上)、“奇肱民能为飞车、从风远行”(《博物志·外国》这样的记述,说明我国人民至少在一千五六百年以前,已通过神话幻想对飞行作了科学预见的描绘,其准确程度,当然又胜于像“飞毯”那样原始性的简单设想,实在令人惊讶。

    ⑥在医药方面,中国神话的想象更是大胆、突出。《博物志·外国》记叙的穿胸国。说穿胸国原本是被禹所杀巨人防风氏的后代,禹平治了水土,乘龙巡视海外各国,经过南方防风氏的部族。防风氏有两个臣子,想谋害禹不遂,怕禹降罪,拿刀自贯其胸而死。禹哀怜他们,叫人用不死草去救治他们,后来两人都活了,胸口从此留下一个洞,生下的后代就成了穿胸国。《述异记》载:“日林国有石镜,方数白里,光明莹彻,可鉴五藏六府。”这竟成了科学的预言,今天的X光透视之类,岂不真的“可鉴五藏(脏)六府(腑)”吗?

    ⑦“嫦娥奔月”的神话,可说是达到了中国神话幻想的最高峰:神话居然设想吃了不死药的美丽妇女,竟飘飘然飞入了月宫,幻想那团栾的皓月是可以居住人的地方。这想象是多么美妙!可又是多么大胆!今天载人宇宙飞船已经登上了月球,使“嫦娥奔月”神话成了科学的现实。科学的成就今天是如此,说不定有一天科学还会让人们登上别的星球。科学固然伟大,然而,在两千多年以前,让人们作“嫦娥奔月”幻想,让人们通过幻想预见到今天科学现实的神话,岂不也同样伟大么?

    ⑧“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里一段有名的话,对神话起源,作了唯物主义的阐述。茅盾在《神话杂论·自然界的神话》里说:“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可以说是原始人或野蛮民族的科学。”也是这个意思。古代人们看见日月星辰向西北方的天空移动,大江小河的水往东南方的大地灌注,不了解这种自然现象,便造作神话说,这是共工头触不周山,折断了天柱,使“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造成的结果。如此等等,固然是神话幻想,但也未尝不可以将它看做一种古代人们的科学假说。虽然这类假说永远也不会通过科学研究而证实,不过基于求知这一点,神话和科学有共通的精神,人们终归还是会从神话幻想逐步走向科学的创造发明。

    ⑨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中谈到神话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时,曾经这么说:

    ⑩神话是一种虚构。虚构就是从既定的现实总体中抽出它的意义,而且用神话体现出来,——这样我们就有了现实主义。但是,如果在既定现实中所抽出的意义上面再加上——依据假想的逻辑加以推想——所愿望的,可能的东西,这样来补充形象,——那么我们就有了浪漫主义,这种浪漫主义是神话的基础,而且它是极其有益的,因为它帮助激起对现实革命的态度,即实际地改变世界的态度。

    ⑪这段话使我们理解到,神话虽是一种虚构,但却不是虚妄,不是谎言,而是基于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积极的浪漫主义。这种浪漫主义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对现实采取“革命的态度”,使幻想的事物有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事物,从而“实际地改变世界”。

    (摘编自袁珂《中国神话传说》)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话和科学,看起来是两个极端,但不能说是誓不两立的,有些神话已经被今天的科学实现。 B . 作者认为,我国“鲁班制木鹤”“奇肱民制飞车”的神话传说胜于西方的“飞毯”和“快靴”。 C . 与如今登月的伟大科学壮举相比,能在两千多年以前做出“嫦娥奔月”的幻想,是同样伟大的。 D . 作者认为,神话虽是虚构,却是基于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第2段的内容可以说明,科学的创造发明代替了神话的天真幻想,作为原始宗教信仰,这些神话中的神人理应消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B . 从第6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今天科学发明中的某些药物和医疗器械可能已经达到神话中的疗效了,神话可谓是“科学的预言”。 C . 从第8段的内容可以见到,原始人类造作神话解释自然现象,实在含有强烈的求知意味,这可看作是科学的萌芽。 D . 从第10段的内容可以得出,神话的虚构特性可以帮助人们找寻事件的现实意义,并去探寻和改变人们所希望的未知世界。
    3. (3) 下列神话未体现“实际地改变世界”的一项是( )
      A . 大禹治水传说中,有“禹治洪水,通辕山,化为熊”的记载。 B . 七仙女传说中,傅员外百般刁难,七仙女一夜之间织成十匹云锦。 C . 黄帝与蚩尤大战中,有“蚩尤请雨,黄帝乃下天女止雨”的记载。 D . 夔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常见的神兽,传说其“一足,踔而行”。
    4. (4) 本文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反问句,且取得了相应的表达效果,请列举两句予以说明。
    5. (5) 作者认为神话对于科学发展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