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传统中国有着自己的天下观和四夷观,遵循自有的方式与秩序,处理与周 边国家的关系。晚清自五口通商,海禁大开,传统中国天下观以及与他国交往的模 式遭受冲击。总理衙门成立后,为因应邻国崛起对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以及保护海 外侨民的现实需要,积极筹备向海外派遣常驻使节,并在1875年将该计划付诸实 施,清朝的驻外使节开始承担搜集情报、保护侨民、购置机械、学习洋务的使命。
材料二 1866年~1875年清朝关于遣使问题讨论(节选部分)
参与者 | 意见、理由与方案 | |
1866年 4~11月 | 江西巡抚刘坤一 | 担忧。“分遣使臣往驻各国,不得任其所指,以柱 石重臣弃之绝域,令得挟以为质”。 |
浙江巡抚马新贻 | 反对。向各国派“代国大臣”,得“秉政”虚名, 却予对方以借口,使其“代国大臣”能借口秉中 国之政。 | |
1874年 11~12月 | 直隶总督北洋大 臣李鸿章 | 速遣使日本与各大国。若有使臣在日,当能预阻 日本侵台,“派往驻扎日本公使,外托邻邦报聘之 礼,内答华民望泽之诚……俟公使到彼,应再酌 设总理事官,分驻口岸,自理讼赋,以维国体。 不特此也,即泰西诸大邦,亦当特简大臣轮往兼 驻,重其禄赏而定以年限,以宣威信、通情款”。 |
——摘编自李文杰《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