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综合题
  • 1. (2024九上·南宁开学考)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材料三   1982年9月上旬,常熟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提出积极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求,通过干部培训和典型示范,由点到面,分批推进,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由原来的220个发展到2059个,占总队数的26.5%。

    ——摘编自姚福年《苏州地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2. (2) 根据材料二,写出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这一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地方上推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党和政府调整土地政策的出发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