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理解:只能在特定的时间见到太阳和月亮,侧面凸显出三峡山势连绵、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特点。
B . 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翻译: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理解:春冬时节,从江上看向两岸,山水奇丽、树木繁茂,各种景物相映成趣,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C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翻译: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也持续地啼叫。
理解:猿鸣与蝉声、泉水声等相互交织,和谐动听,令人愉悦,而非“高猿长啸”的肃杀悲凉。
天 目
袁宏道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① , 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②岩,庵宇③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④ , 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⑤ , 高不逾数尺,一株直⑥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⑦绍兴破塘,而清⑧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⑨结室之想矣。
(有删减)
注:①【缟】白色的生绢 ②[县]同“悬”,悬挂。③【庵宇】指小庙的房屋建筑。④【不常】不能持久。⑤【盖】华盖。⑥【直】同“值”,价值。⑦【类】像。⑧【清】清爽鲜美可口。 ⑨【出缠】指脱离了人间烦恼的束缚。
中国文人常常寄情山水。三峡的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富春江的山“”,天目山“石壁竦峭”,都是对“峻”的充分体现。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水,既有富春江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之湍急的特点,又有天目山飞泉之的特点。山水特点相近,笔端流露的情感却不尽相同。三篇作品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之情,其中《与朱元思书》和《天目》都表现出的意愿,《与朱元思书》还表达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