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
李永健
①生活里需要学会欣赏。
②我们欣赏大千世界,首先要从欣赏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开始;这当中,又首先要从欣赏与我们朝夕相处、休成与共、“一个锅里搅稠稀"的家人开始。
③记得女儿读小学二年级时,用“辛苦”一词造句。她写下:我们上学最辛苦。我问,为啥说上学最辛苦?女儿说,我早晨起床上学,爸爸还在睡觉:我晚上回家写作业,爸爸躺在床上看书。我觉得我比爸爸辛苦。我哈哈大笑说,说得好。
④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女儿写暑假见闻类作文,写到奶奶家的鸡栖息在院子里的果树上,老师的一句批语“只有你奶奶家的鸡才会上树”让女儿既委屈又沮丧。我耐心地对她说,爸爸认为你这篇作文真实生动,写得很裤:但是,由于老师的见闻所限,不熟悉农村的真实生活,也不知道古诗词中*鸡鸣树巅”所在多有,比如汉代《鸡鸣》诗即有“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三国时期阮籍的《咏怀》诗有“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西晋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云“虎哺深谷底,鸡鸣高树巅"等,所以老师的这句评语不足为训。女儿诧异地问,老师也有不知道的?我摸着她的小脑瓜说,知识是无穷尽的,莫嫌知事少,只欠读书多,你要好好读书。
⑤前几天,安子拿着一幅饶宗颐先生的篆书,问我这几个字怎么念。我说,应该是“曾三颜四,禹寸陶分”吧。她问,啥意思?我说,前者讲“克己复礼”,后者说“爱惜光阴”。孔门弟子曾参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同为孔门弟子的颜回亦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为“曾三颜四”。《淮南子》记述:“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是为“禹寸陶分"。妻子感叹道,原来如此,短短八个字,包含这么多思想内容。
⑥其实,妻子原本是不喜欢提问的。也许是年轻时太爱面子,她当年对不知道的东西从来不问,即使我问她"这说的是啥",她也会用"你说呢"反客为主,试图"蒙混过关”。那时,我经常借用朱子的话对她说,学如叩钟,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不叩则不鸣;心里有疑问,却疑而不问,疑问就永存心中,怎么可能释疑明道呢?就这样“婆婆妈妈"地说救着,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就月将,渐次影响,妻子知道我心下欣赏的是提问者,才慢慢启齿发问,才有了长足进步。
⑦“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也许一个欣赏的眼神,即可化作一种英大的鼓舞。由于我对提问者特别欣赏,鼓励了妻子提问的积极性,乃至激发了地培养其他技能的可能性。不认识的繁体字,她问;不知道的典故,她问:不了解的草木虫鱼等百科知识,地问;不理解的哲学命题,她问......遇到我所不知道或不能够确切解答的,我们就及时查阅,现场作答。多少年走过来,安子与我“问答相长",释疑解惑,共同进步。她已经从原来的临渊羡鱼者,变成后来的退而结网人。当初,她觉得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人,那是高山仰止,何等了得,而今,她自己就能写一手不错的文章。当初,她看着我和女儿一起练毛笔字,万般艳美,只是怎么都不肯拿起笔来写下一撇一捺;而今,她天天提笔临帖写字,而且已经写得有模有样,把我和女儿甩在了后面。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都是和日常生活中家人的陪伴、赞赏和鼓励分不开的。
⑧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欣赏和鼓励。只要你适当地给予家人、亲成、朋友和同事以赞许和肯定,他们就能从你的善意中获得鼓舞和力量。歌德说过,最真诚的慷慨是欣赏。千万不要忽略了欣赏的价值和意义,正确的欣赏可以给人以正能量,甚至可以塑造人。
⑨能够正确、从容地欣赏别人的人,必然是一个明智的人,自信的人,宽厚的人,有担当的人,逊的人,同时还是一个向上、向善、向美的人。不然的话,一个心胸褊狭、鼠肚鸡肠、喜欢搬弄是非、见不得人好的人,怎么可能颌首微笑、慷慨大方地去欣赏别人呢?
⑩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有睁开眼睛看到他人的“寸长”,欣赏他人的美善,才有可能补足自身的“尺短”,补齐自身的短板。一个人能够经常看到别人细微的长处,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长处,这是一种境界和能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