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九上·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梅岭____。

    肖复兴

    ①想念梅岭已久。

    ②最早的想念,始于五十多年前的中学时代,当我读到陈毅的《梅岭三章》其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便幻化成我青春期时一个向往的意象。梅岭古道,特别是关楼那块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两个红色大字,如一面旌旗,时常浮现在我眼前,随风猎猎动。

    ③美好而壮丽的风景,总是在远方,会让青春的心如同一面鼓胀的风帆,充满向往。更何况还有《梅岭三章》这样的诗,还有陈毅这样的英雄。

    ④今年初冬,我终于登上了梅岭。阴云四合,岭南草木的绿色因此更显深沉浓郁,不似烟雨中的江南草木那般水嫩轻浮。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登梅岭不像登别的山,你不是来看风景的,而是来感受历史、参拜英雄的。

    ⑤梅岭是一部大书,而非一首小诗。

    ⑥出现在眼前的古道,让我一步跌入前朝——梅岭的海拔不高,地势却十分险峻,古道能建成格外不易。那种用鹅卵石铺就的斑驳古道虽然经过整修,却依然存有古风:千年风雨侵蚀留下的悠久岁月的皱褶,是历史这部大书镌刻下的痕迹。哪怕梅岭只有这一条古道,也是值得来看一看的。

    ⑦慢慢爬,不要急着看关楼。我忽然觉得自己像是千里迢迢赶去见年轻时的恋人,虽然明知她已经苍老,依然按捺不住急迫的心情,却也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一

    ⑧我一直认为梅岭的魅力不在于风景,而在于梅岭的英雄。最早的一位要数唐代的张九龄,是他向唐玄宗言开凿梅岭古道,有人写下诗句:“荒祠一拜张丞相,疏凿真能迈禹功。”苏东坡也算是梅岭的英雄。当年他一路被贬,就是经梅岭到惠州的。十几年后又从再次被贬的海南经过梅岭回中原。尽管来时他知道“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人回”,却依然为梅岭留下明艳照人的诗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煮黄梅。”对我而言,梅岭英雄的代表,还有陈毅元帅,他为梅岭留下的《梅岭三章》,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尤其是第二首:“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想起这些英雄,这些与英雄与梅岭有关的诗句,不觉热血沸腾,只有这样的诗才配得上这样的山,只有这样的山才配得上这样的人。

    ⑨走到半山腰,我看到一块巨石上刻着《梅岭三章》,用的是陈毅的手书,心里很激动,仿佛一下子看到了当年,陈毅在梅岭打游击,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图二十余天,写下了这三首绝命诗,表明自己献身革命的决心。面对这巨大的诗碑,我站立良久,仿佛看到年轻时诗情昂扬的自己。

    ①我终于爬到了山顶,梅岭关楼就在眼前,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那么亲切,又那么肃然。关楼南面的门额上有“岭南第一关”,两旁有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关楼北面门额上的“南粤雄关”,特别是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两个红色大字,分外夺目。这一切,我中学时代在画片上都见过,如今真的呈现在我的眼前,带着千百年不变的令人震撼的雄姿。我再也按捺不住满怀的喜悦,是的,这就是我年轻时恋人的模样!

    ①古道两旁的梅花还没有盛开,沉郁的山色和苍黑色的关楼融为一体,恰好多了一份历史积淀下来的底色,于是“梅岭”那两个红色大字,也愈发显得夺目……

    (文章有删改)

    1. (1) 作者在游览时,为何发出“梅岭是一部大书,而非一首小诗”的感慨?请结合文本,参看示例,简要概括。

      ④山顶肃然的关楼和楼上的碑文,让人震撼。 

      ⑤沉郁的山色,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积淀与厚重。

    2. (2) 请赏析文中第②段划线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梅岭古道,特别是关楼那块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两个红色大字,如一面旌旗,时常浮现在我眼前,随风猎猎飘动。
    3. (3) 作者认为梅岭英雄的代表是陈毅,为何还要写张九龄和苏东坡?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 (4) 以下选项中,你认为本文最佳标题是哪一项?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梅岭之行》
      B.《梅岭之歌》
      C.《梅岭之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