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 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选自《老子》)
材料二:
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波者。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老子》曰:“夫 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
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 而不伐,三等。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 , 三等。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己宽人,三等。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三变而后得之,故人未能远也。夫唯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 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 并失。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君子诚能睹争 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选自《人物志 ·释争》)
是以战胜A而争B不形C敌服D而怨E不构F若然者悔G吝H不存于声色I夫何显J争之有哉!
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②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