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匠
雪樱
①济南的春天,风大,七八级大风见怪不怪。小区对面空地的一角,修鞋阿姨躲在自制的帐篷里,只把脑袋路在外面,有活儿时人才钻出来。好几次我路过,碰见她在吃饭,马扎上搁着老式长方形铅制饭盒,她手里握着馒头,就着炒的辣椒疙瘩丝,吃得心满意足。喜欢这位阿姨,就是喜欢她的安静,做活儿安静,说话声也安静,给人踏实感,把修补的鞋子交给她,就像随手扔给妈妈那样放心。
②从我小时候记事起,阿姨就在这条街上修鞋,最初是她的父亲主修,她负贵打下手。老先生和谁说话都和和气气,时间久了,大家都爱找他修鞋,书包、箱包、校服等拉链坏了,也习惯了找他,他做活儿慢,却极认真,飞针走线,有板有眼,搓皮粘胶,娴熟灵巧。宛如一对蝴蝶翻飞,把手上的功夫干出了大学问。街坊们都说:“凡是经过他的手修的鞋,都入了保险柜。”言外之意是说他做工讲诚信。
③一个初冬的午后,附近大学的一位美籍外教拎着一双高简靴子来了,他连说带比划。老先生听得云山雾罩,好在旁边的人领会了来意。老先生连连摆手,表示修不了,在场的人露出诧异的表情,“这是个大单,放着钱怎么不挣呢?”人群里一阵聒噪。老先生站起来,连说带比划,脑门上渗出豆大的汗珠,“我没接触过这种材质的鞋子,怕修不好,给您搞砸了。”外教向前迈出一步,张开双臂,大声说道:“不要担心。”又说,你没问题。旁边的人跟着翻译。说罢,他上前拥抱了一下老人,表示一周后来取。此时,阳光从树梢上洒下来,风影婆娑,又寂静如鸟羽,很快被落叶逐寸覆盖,只留下一个浅浅的轮廓。老人的脸涨得通红,说不上是激动还是着急。
④几天后,来到鞋摊前接过簇新、铮亮的鞋子,老外嘴巴张得老大,又是比划,又是赞叹,可爱得像个孩子。接着,他起身和助教小声耳语几句,示意多付一些费用。老先生婉拒了,看到顾客满意,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从那以后,外教每天路过修鞋摊,隔着老远就和他热情地打招呼,慢慢地,老先生也学会了说“hello”和“goodbye”。A. 。
⑤小修小补,零打碎敲,赚不了多少钱,却方便了日常生活,溢出了烟火气。老先生的良好口碑,为女儿接棒修鞋打下基础,也是无形的精神财寓。修鞋阿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真诚、认真。她每天要照顾老父亲的起居,临近中午才出摊,还是那套老设备:一台老式的补鞋机,日头晒得剥皮掉漆,一只长了包装的本头盒子里放着胶皮、线轴、鞋跟、刀剪、胶水等工具。她一手扶着鞋跟,一手摇动转轮,几声金属响动,又几声上下响动,很快,鞋子就在她手上“活”了过来,变得完美无缺。再打量她的那双手,骨节粗大,布满老茧。
⑥后来,听母亲说,阿姨的儿子进了军校,出来后当了士官,家里生活条件也好了,但阿姨执意坚持出摊。“这个手艺是老爹传下来的,我天天干着心里不慌张。不靠它吃饭,靠它解个闷吧。”她缓缓地说道。社会变迁,潮流更迭,阿姨修鞋却还是原来的老价格。这么多年来没涨过价。有人觉得她白忙活,她的口头禅是:“人啊,活这一辈子,不能光为了挣钱,得有个乐趣,你说是吧。”一字一句,皆是哲理。
⑦《红楼梦》里曾写到晴雯抱病补裘的动人场景:“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晴雯补的是衣服,修复的是人心和人性,这正是文学家曹雪芹的警示之笔。同样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修补,亦是修补美好生活,让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盈。
B. 。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05月06日第07版有改动)
她每天要照顾老父亲的起居,临近中午才出摊,还是那套老设备:一台老式的补鞋机,日头晒得剥皮掉漆,一只长了包装的本头盒子里放着胶皮、线轴、鞋跟、刀剪、胶水等工具。她一手扶着鞋跟,一手摇动转轮,几声金属响动,又几声上下响动,很快,鞋子就在她手上“活”了过来,变得完美无缺。
——统编语文救村七年級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