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上·永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号作西時用事禁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东竞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①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焉。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 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微彩喜迎易衍生容繁素重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

    材料二:

    仆窃不 , 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①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诗书A所以B复见者C多藏人家D而史记E独藏F周室G以故灭。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宾,把……当作宾客,与《师说》 “吾从而师之”的“师”用法相同。 B . 用,因为,与《劝学》 “用心一也”的“用”意思相同。 C . 逊,谦逊,与成语“毫不逊色”的“逊”意思不相同。 D . 之,“六国之盛自此始”与“藏之名山”的“之”用法不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下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对天子和诸侯的祭祀规格作了明确规定,而秦国虽臣属于周王室,却在祭祀上与天子平起平坐,其僭越犯上之心已经初现。 B . 田常杀齐简公,诸侯列国本应武力讨伐,却无动于衷,这表明各国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保存本国实力,壮大军事力量上来。 C . 司马迁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真实性,综述事实本末,推究成败之理,得出王朝兴衰成败的关键在于地理形势的结论。 D . 《史记》全书分五体,百三十篇,任安来信时《史记》尚未完成,但规模已具。司马迁正因为“惜其不成”,所以受宫刑而无怨恨。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矫称蜂出,晢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②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5. (5)  司马迁对秦王朝历史的分析,体现了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创作意图,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