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上·饶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卫灵公问于孔子曰:“有语寡人曰:‘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之上,则政治矣。”何如?”孔子曰:“其可也。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己者,则知得之人。所谓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己之谓也。”

    孔子见宋君,君问孔子曰:“吾欲使长有国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无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孔子对曰:“千乘之君,问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也。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士益之禄,则皆竭力;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岂不然乎?寡人 , 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难,唯欲行

    之云耳。”

    (节选自《孔子家语·贤君》)

    材料二:圣人见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湿制火。故曰: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节选自《商君书·画策》)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仁者能仁A于人B而不能使C人仁D义者能爱E于人F而不能使人爱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急,紧急的事,与《琵琶行》中“却坐促弦弦转急”中的“急”意思不同。 B . 庙堂,朝廷,与《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中的“庙堂”意思相同。 C . 不佞,不才,其中“”与词语“亲贤远妄”中的“”意思不同。 D . 苟,如果,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苟能充之”的“苟”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面对鲁哀公的问询,孔子的建议是让民众富裕且长寿。但鲁哀公却因为国家贫穷而认为自己做不到,孔子顺势指出,百姓富裕了,国家也会富裕。 B . 孔子对卫灵公的问题,先给予肯定,然后又进一步委婉说出了自己的谏言,表明单纯在朝堂上谋划是不足以治理好国家的,还要爱人和推已及人。 C . 作为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宋国君主对治国的事问得比其他君主都详细。针对宋国国君的谦虚,孔子鼓励他说,只要想做就都可以做到。 D . 材料二以利用地势的高低控制水流和用物品的干湿来控制火来设喻,形象地指出,圣人治理百姓是明白政治的准则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②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四章)

    5. (5) 两则材料都涉及为政问题,其核心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