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如此钟情于春节
①在这个充满变量的世界上,我们是眼花缭乱的观望者,也是置身其间的推动者。曾经走街串巷的叫卖声不见了,只需手指轻轻一点即可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电商火了起来;全家人乃至几家人守着一台电视机等待每天一集电视剧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屏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早已多样化,而且信息芜杂难辨——“变”,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容不得视而不见,也容不得退避。
②然而,每到一年此时——除夕,国人都会集体迎来稳稳的“不变”:春节。在这个节日里,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不约而同地将不同的时空与文化超越,以天干地支纪年,以传统习俗祭祖——这一既具有仪式感,又因人们太习以为常而几乎无视其仪式意味的节日,因为这份稳稳的不变,给人以安心的力量。
③不变的是它赋予人的可以被结结实实握在手心的归属感。在返乡之前,你是上海写字楼里的金领,是珠三角某条流水线的女工,回到平时大多无暇顾及的内外六亲、发小、同窗身边,你是那个他们眼中的你:他们曾经注视并编织着你的童年与少年。社会身份会改变,童年或少年的那个你其实一直都在今天的模样里。更不用说,我们所返的“乡”仍然多少保留着至今具有价值的人情与礼数。
④不变的是它体现的长幼尊序的伦理观和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虽然春节里孩子玩得热闹,大人忙活得辛苦,但晚辈郑重地向长辈行礼,不会有丝毫怠慢。中国人习惯于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尤其面对家族长辈,很难大声说“爱”。拜年时那一句句朴素的祝福,恰恰饱含着晚辈浓浓的爱意和感恩之情。如今,受时代之“变”冲击者,不仅是直观的信息传递方式、职业、生活方式等等,还有情感观、价值观、时空观。春节,这一古老节日恰恰周而复始地提醒着我们,哪些不能变、不能丢。
⑤不变的是它在除旧布新之时的迎新祈福。万象更新之时,人们重新回到熟悉的环境,体味着亲情的温暖,在整顿心情的同时,也再次汲取了面向未来的力量和信心。当拜年者表达喜庆祥和的祝愿时,对方也会以祝福作答。言为心声,每个人心中都涌动着美好祝愿,蕴含着对万物的感恩。与天地和、与众人和、与己和,春节的迎新祈福不仅体现着今人对未来的乐观与自信,也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一体的世界观与古老智慧。
⑥一年前,一部外国人拍摄的关于中国春节的纪录片盛传于互联网。这部纪录片表现了中国人候鸟归乡般的团圆情结与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家国观,让异域文化者从中直观地感受到一个既具备当代发展速度,又以传统文化精神凝聚人心、有序前进的国家。“身在此山中”的我们,则似乎“不识庐山真面目”:虽然年复一年地制造着不断攀升的“春运”高潮,但或许很少问问自己,为什么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里,如此钟情于不变的春节。
⑦如今,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而且所钟情的也不仅仅是春节——因为日渐觉醒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日渐强健的文化自信精神。“二十四节气”去年成功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诸多传统节日多年前就有了自己的法定假期……它们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超越时空,终于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交汇,并给予我们一份稳稳的可以依靠、可以生发无限可能的精神力量。
⑧在稳步流淌、好似无始无终的时间面前,个体不过是既善变又倏忽即逝的瞬间。因了这从时空隧道深处走来的文化传统,华夏子孙有了彼此相认的符码,有了可奢求恒久的精神宝库,以及身处变化与挑战而不惧未来的心灵力量。而这正是我们钟情于“春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