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一个工业秩序下,传统的家庭制度与传统社会都是无法立足的。基于技术化、机械化的需要……一种“身份取向性”必然要转向“契约取向性”。所以,(近代)中国家庭制度已日渐变质……大多数的老百姓已参与到“庞大的沟通网”中,人们对政治的传统的冷漠态度已渐减少,而不知不觉间被“政治化”了。每一个分子都自觉到是国家的一员,而形成“国家的认同感”,从而“国家”的意识出现了,“民族主义”成为一庞大的政治动力。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材料二:在想象之中,人们广泛地认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传统的家庭目标将让位于个人的自我实现、为社会服务以及把大型集体利益置于优先地位等观念。不过,中国人发展了与此颇不相同的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概念。……1949年以前,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是现代化的一个障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差不多30年之后,已经形成了领导避免使用行政高压来改变家庭结构,以便和群众相安共处的局面。……准许家庭从事有益的私有生产并使之与集体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个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家族主义和地方主义的传统组织原则。
——摘编自王跃生《社会变革与当代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的回顾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