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8·乐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武术讲究术道并重

        中华武术,又被称为“中国功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它既包括实战、搏击的拳法招式以及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锻炼方法,更承载着积极向上、自强不息、以德服人、以和为贵的优秀理念。由此,传统上我们提倡“以德服人”“以武会友”,本质上是为了提升技艺、促进友谊,而不是一味地好勇斗狠。

        武术是中华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健身方法和文化现象。中国武术由“击”和“舞”两种形式构成,“击”即原始的打斗、搏击,“舞”即套路表演。冷兵器时代,对抗性武术是主流,是军事作战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进步,武术逐渐脱离军事武艺,以技击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的形式而独立存在。从春秋越女论剑、秦末项庄舞剑,到唐代公孙大娘舞剑器及唐将军裴旻剑舞,都显示出武术不再是纯粹的“暴力打斗”,而成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百姓娱乐和生活的一部分。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原始本能的抵御外敌、自我保护的武技,诸如泰拳、跆拳道、巴西柔术等也包含各自的“套路”。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显著特点。但不同的是,中国武术受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影响,将人与自然、人体各部分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进而形成技法中“内外三合”“周身一家”“形神兼备”等特色内容,演练风格强调“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练习内容注重“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习武者把“闻道”“求道”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追求人我和谐之道。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武术讲究的是“术道并重”。其中,注重武德,是中华武术区别于中华文化圈以外众多技击术的显著文化特征。

        未曾习武先修德,未曾学艺先习礼。我们知道,武德是武术在漫长的实践和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文解字》中说:“武者,止戈也!”它说的是,“武”字造字之初,就是用武力消灭武力、达到和平之义。《左传》提出,武有七德,如禁暴、保大、定功、安民、和众等。武术的基本规范抱拳礼,寓意着崇德尚礼。坚韧不拔、忠义纯笃、谦和恭敬等厂更是对习武者的基本要求。

        武术的现代化传承需要扬弃旧武德思想中的糟粕,继承和发展传统武德中的精华,关键是树立高尚的品德与宏大的胸怀、气魄,进而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弘扬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摘选自《传统武术传承要真正面向大众》)

    1.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古到今,中华武术都是一种健身方法和文化现象,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B . 中华武术注重武德,讲究“术道并重”,而中华文化圈以外众多技击术更多注重“术”。 C . 套路练习与对抗练习相辅相成、追求人我和谐之道是中华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的显著特点。 D . “武者,止戈也!”《说文解字》中这句话说明在造字之初就是拒绝武力打斗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将泰拳、跆拳道等武技同中华武术对举,目的是突出中华武术不一样的境界。 B . 文章谈了中华武术的内涵、历史演变以及特点,而武术的现代化传承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 C . 文章提及春秋越女论剑和巴西柔术等,运用对比论证是文章主要的论证方法。 D . 文章借用《左传》提出的武有七德,是在《说文解字》对“武”字构成意义解说基础上对习武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不能将实战搏击的拳法招式同积极向上以德为贵精神结合起来,中华武术就不能很好得传承。 B . 相对于中华武术所包含的强身健体作用,它所承载的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理念显得更为重要。 C . 只有脱离了军事武艺,以技击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形式而独立存在的武术才真正走进了百姓的生活。 D . 只要将中华武德的传统思想加以继承和发展,树立高尚品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武术就一定能够发扬光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