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7高三上·唐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规模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信息产业本身,称之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包括电子信息、电信运营、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等;二是信息通信技术对其他产业融合渗透带来的产出增加与效率提升,称之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

    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贡献为6.2万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为6.9%。数字经济融合部分规模为18.4万亿元占GDP比重23.2%,融合部分占数字经济比重高达74.7%。

    (节选自《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

    材料二:

    (注:左面纵坐标是数字经济规模,单位:亿美元,1美元=6.5元人民币)

    材料三:

        一些专家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瓶颈特别是数字鸿沟问题也提出了担忧。

        首先,数字经济国际化的发展需求面临跨境制度不协调困境。国与国之间的政策、法规、制度有差异,现有国际贸易体系缺乏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稳定的协同机制。因此,中国需要抓紧研究制定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国际规则与标准;同时,多边、双边、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协调与合作机制亟需进行创新。

        其次是人才培养需更新。一方面,尽管数字经济会提供新的岗位,但人工智能也将替代部分职业。如何让没有数字技能的人员跟上数字经济时代,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现在必须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所提出的,互联网人才不仅仅是企业人才,也是经济人才和社会人才,人才培养已不拘泥于学校培养,需要产学研共同合作,需要全球共同合作,使人类共享互联网资源并创造有效交流机制,这变成互联网人才培养和发展中一个重大的紧迫问题。

        数据问题,是数据经济发展绕不开的内容。“数据的归属权、使用权不明晰,缺乏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成熟的规章和制度,”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强调,个人、企业、政府在数据的搜集、处理、使用和共享方面边界模糊,“政府获取企业数据困难,企业之间数据交换也存在着障碍,造成数字鸿沟,而数据的反垄断问题在全世界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节选自《瞭望》2017年50期)

    材料四:

        当前,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培养人们对数字技能的掌握及应用。英美两国已经开始在中小学引入计算机科学及软件编程教育等课程,为培养具有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夯实基础。英国、德国政府与制造业展开合作,通过提供工具和培训计划帮助深处数字鸿沟的企业提升数字能力。微软、谷歌、亚马逊等跨国公司纷纷推出数字领域各种方案,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数字产品应用及操作培训服务。由此可见,作为互联网大国,我们更应加大对全民数字技能的培养力度,通过教育培训、人才培养、技术扶持、行业推广等多种手段,构建和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数字化技能培养体系。

    (节选自《国外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阐释了数字经济的概念以及数字经济规模所包含的两部分,并介绍了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所取得的成绩。 B . 材料二的图表表明,近20年来我国数字经规模和占GDP的比重每年都在快速增长,特别是2008年后增长更为迅猛。 C . 材料三从数字经济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数据问题三方面分析了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但并没有对每一方面的问题都提出解决措施。 D . 材料四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在培养人们数字技能方面的做法,并就此谈了对我国培养数字人才的一些启示。
    2. (2)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活动,就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融入其他产业来提升相关产业的效率、优化其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B . 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大部分来自融合部分,这部分占GDP的23.2%,而基础部分占6.9%,二者之和与材料二图表的统计结果基本吻合。 C . 2015——2016年数字经济规模迅猛增长,但占GDP比重变化不大,这说明2015——2016年我国经济总量增长不快。 D . 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指出数字人才培养不仅仅在学校,而且要产学研相结合,这一观点与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不谋而合。 E . 在数据问题上,陈德铭认为数据的归属权、使用权不明晰,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数据交换存在障碍。
    3. (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如何破解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数字鸿沟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