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用灼烧法鉴别毛笔笔头是否含蛋白质 | B.用墨写字可长久不褪色 | C.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 D.用工具打磨石材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
X | Y | Z | 箭头上所标数字的反应条件 | ||
A. | NO | NO2 | HNO3 | ①常温遇氧气 | |
B. | Cl2 | NaClO | HClO | ②通入CO2 | |
C. | Na2O2 | NaOH | NaCl | ③加入H2O2 | |
D. | Al2O3 | NaAlO2 | Al(OH)3 | ④加NaOH溶液 |
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 ②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
①反应2H2S(g) 2H2(g) + S2(g)的ΔH(填“>”“<”或“=”)0。
②985℃时,反应经过5 s达到平衡状态,此时H2S的转化率为40%,则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H2) =。
③随着H2S分解温度的升高,曲线b向曲线a逐渐靠近,其原因是。
①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
②在温度一定和不补加溶液的条件下,缓慢通入混合气体,并充分搅拌。欲使生成的硫单质中不含CuS,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当有16 g S析出时,阴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③通入H2S 时发生如下反应,补全离子方程式:
已知:PbCl2(s) + 2Cl-(aq) PbCl42- ( aq) ΔH > 0
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开始时 | 5min后 | 3天后 | |
实验I |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 | 与开始混合时一致 | 溶液呈黄色,底部出现红褐色沉淀 |
实验II |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 红褐色明显变浅 | 溶液呈黄绿色 |
实验III |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 红褐色变浅,比II中深 | 溶液呈黄色 |
①Cl- 可以加快Fe3+与S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
③NO3- 在酸性环境下代替Fe3+氧化了SO32- , 同时消耗H+ , 使Fe3+水解出的Fe(OH)3较多。
通过实验V和实验VI进行因素探究:
实验操作(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 | 5min后的现象 | |
实验V | 在2mL pH=1.0的0.4mol/L Fe(NO3)3溶液中溶解约固体,再加入2滴0.4mol/L Na2SO3溶液 | 溶液的红褐色介于II、III之间 |
实验VI | 在2mL pH=1.0的稀硝酸中溶解约0.19g NaNO3固体,再加入2滴0.4mol/L Na2SO3溶液。向其中滴入少量BaCl2溶液 |
实验结论:因素①和因素②均成立,因素③不明显。请将上述方案填写完整。
a.Fe3+与SO32-同时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且水解反应的速率快,等待足够长时间后,将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
b.浓度为1.2 mol/L的稀硝酸在5min内不能将Fe2+氧化
c.向pH大于1的稀硝酸中加入少量Ba(NO3)2 , 使其完全溶解,可用来检验实验I的上层清液中是否存在SO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