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向①中滴加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变蓝 | 原溶液中有NH4+ |
B | 向②中滴入NaHCO3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原溶液中有AlO2- |
C | 向③中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HCl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D | 向④中滴加氯水和CCl4 , 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呈橙色 | 原溶液中有I- |
已知:TiOSO4可溶于水,在水中可以电离为TiO2+和SO42- , TiOSO4水解成TiO2·xH2O沉淀为可逆反应;乳酸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请回答:
经查阅文献后,改用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进行测定。反应中Ce4+离子的还原产物为Ce3+。测定时,先称取5.760g样品,溶解后进行必要处理,用容量瓶配制成250mL溶液,每次取25.00mL,用0.1000mol/L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 0.1000mol/LCe(SO4)2标准溶液/Ml | |
滴定前读数 | 滴定后读数 | |
1 | 0.10 | 19.85 |
2 | 0.12 | 21.32 |
3 | 1.05 | 20.70 |
4 | 0.16 | 19.88 |
则产品中乳酸亚铁晶体的纯度为(以质量分数表示)。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c(NO)(10-4mol/L) | 10.0 | 4.50 | 2.50 | 1.50 | 1.00 | 1.00 |
c(NO)(10-3mol/L) | 3.60 | 3.05 | 2.85 | 2.75 | 2.70 | 2.70 |
①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②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2n(CO2)=n(N2)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气体密度不变
D.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
③当NO与CO浓度相等时,体系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 ,压强p1、P2、P3的大小关系是,理由是。
①根据下图判断提高脱硝效率(单位时间内NOx浓度变化占烟气初始浓度的百分比)的最佳条件是:。
②已知:N2(g)+O2(g)=2NO(g)△H=+akJ/mol
N2(g)+3H2(g) 2NH3(g)△H=-bk/mol
2H2(g)+O2(g)=2H2O(g)△H=-ckJ/mol其中a、b、c均为大于0。
则放热反应:4NO(g)+4NH3(g)+O2(g) 4N2(g)+6H2O(g)△H=。
①NiO的晶体结构可描述为: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氧原子可形成正八面体空隙和正四面体空隙,镍原子填充在氧原子形成的空隙中。则NiO晶体中镍原子填充在氧原子形成的体空隙中。
②已知MgO与NiO的晶体结构相同,其中Mg2+和Ni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6pm和69pm,则熔点MgONiO(填“>”、“<”或“=”),理由是。
实验序号 | 试剂A | 实验现象 |
1 | 0.2mol/LCuCl2溶液 | 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 |
2 | 0.2mol/L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质量的NaCl固体 | 开始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加NaCl后,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 |
3 | 2mol/LCuSO4溶液 | 铝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并有少量红色固体 |
4 | 2mol/LCuCl2溶液 | 反应非常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棕褐色,有红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
①A极的电极材料是。
②能证明该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 加入浓NaCl溶液 | 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ii | 加入饱和AlCl3溶液 | 沉淀溶解,形成褐色溶液 |
iii | 向i所得溶液中加入2mol/LCuCl2溶液 |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 |
查阅资料知:CuCl难溶于水,能溶解在Cl-浓度较大的溶液中,生成[CuCl2]-络离子,用水稀释含[CuCl2]-的溶液时会重新析出CuCl沉淀。
①由述球实验及资料可推断,实验4中溶液呈棕褐色的原因可能是[CuCl2]-与作用的结果。
②为确证实验4所得的棕褐色溶液中含有[CuCl2]- , 应补充的实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