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18-08-27 浏览次数:2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此做法(    )
    A . 说明商王愚昧无知 B . 便于推翻夏朝的统治 C . 是为了神化王权统治 D . 说明商王不知祖先来源
  • 2.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该观点强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王权与神权结合 B .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 君权受制于族权 D .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 3. (2019高一上·咸阳期中)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    )
    A . 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 B . 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 C . 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 D . 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 4.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

    A . 扩大了官吏来源 B . 得到了不断完善 C . 提升了人才素质 D . 解决了考试弊端
  • 5.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 .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6.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 . 维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B . 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 . 标志着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 . 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 7.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种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习惯法不属于成文法

    ②《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③公民法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④罗马法是古罗马帝国时期法律的总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
  • 8. (2018高二上·东辽期中) 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相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 较好地解决了中央权力的制约平衡 B . 较好地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C . 较好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D . 较好地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9.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

    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上

    ③从过程上看,反映出法兰西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④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0.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A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 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C .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 . 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 11.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    )
    A . 1853年的“定都天京” B . 1856年的“天京变乱” C . 1853年的《天朝田亩制度》 D . 1859年的《资政新篇》
  • 12.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义和团)那种举动,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物质进步之抵抗,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 的。”孙中山在这里称赞义和团运动(  )
    A . 反对欧美文化 B . 强烈的爱国精神 C . 抵制近代技术 D . 打败了侵华列强
  • 13.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对(    )
    A .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 . 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C . 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者 D . 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 14.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天津《益世报》曾刊文称:“四五年来农民知识渐有进步。例如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此外农民所知新名词亦不少。”使农民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五四运动的影响 B . 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C .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 . 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政治地位和思想觉悟
  • 15.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意义是(    )
    A . 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 B . 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 . 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 . 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 16.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此时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 . 各族人民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 C .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 .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 17.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一系列关于民事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论以及一批经济方面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涉外方面的、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要法律进行立法和修订。这说明我国(    )
    A . 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B . 实现了依法治国 C . 完成了拨乱反正 D . 实现了有法可依
  • 18.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对这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
    A . “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 . 两次分离都是由外来侵略造成的 C . 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 . 闻一多所指的“分离”曾长达五十年
  • 19. (2019·定远模拟) 马歇尔的接班人——国务卿艾奇逊将马歇尔计划描述成“我们作为人类的职责”,但从来没有认为它“主要是国家机构的私利”。苏联批评家和西方的观察者在认识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动机时戏剧性诠释了私利和统治的不同含义。这种现象表明历史解释(    )
    A . 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B . 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运用 C . 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D . 受解释者立场及所处环境制约
  • 20.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
    A . 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 . 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 . 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 . 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二、非选择题
  • 21.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

    第十一条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

    第十六条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他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1. (1) 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
    2. (2) 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作者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3. (3) 结合材料一,三,指出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 22.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制度建设有利于保障政权的稳定,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

    ——人教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Ⅰ

    1. (1) 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 (2) 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保证民主防止袁世凯专权的?
    4. (4) 依据材料四,建国初期依据宪法确立的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新时期以来为进一步健全民主政治,有何重大的发展?
  • 23. (2018高一下·开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