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历来的政治斗争本质上都是权力和利益之争,而政治制度则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要工具。以此角度来认识先秦时期的重要制度,下图图中①至④依次应填入(  )

    A . ①王位世袭制 ②礼乐制度 ③分封制 ④井田制 B . ①王位世袭制 ②分封制 ③礼乐制度 ④井田制 C . ①分封制 ②王位世袭制 ③礼乐制度 ④井田制 D . ①王位世袭制 ②井田制 ③礼乐制度 ④分封制
  • 2.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   )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2023高二上·丹阳开学考) 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 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 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 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 . 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 . 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 . 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 4.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表1

    类别

    士族

    小姓

    寒族

    人数

    总计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进士

    589

    71.0

    109

    13.1

    132

    15.9

    830

    明经

    81

    63.3

    18

    14.0

    29

    22.7

    128

    制举

    88

    65.7

    10

    7.4

    36

    26.9

    134

    表1是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小姓,是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

    制举,是皇帝临时举行并亲自参与的科举考试)据此可推知,唐代( )

    A . 士族阶层拥有科举特权 B . 官吏人才来源基础扩大 C . 家族地位决定着中举率 D . 国家选才侧重政治素养
  • 5.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 )
    A . 道家的无为而治 B . 史学的通古贯今 C . 儒家的伦理纲常 D . 理学的格物致知
  • 6. (2024高一上·广州期中) 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

    丞相、御史大夫、郡守

    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

    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②①③
  • 7.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土司是中央政权承认的少数民族世袭首领。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对当地进行管理,同时添设军事机构,后来清廷批准了这些建议。这一做法有利于(    )
    A . 完善中央官制 B . 实现民族自治    C . 消弭军事冲突 D . 维护国家统一
  • 8.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 .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9. (2023高二上·金华期中) 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了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关于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以下选项符合史实的是( )
    A . 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即交子,成为当时的主币 B . 明朝初期,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C . 国民政府在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 D . 中国人民银行于1949年在河北成立,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 10.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 .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 .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 .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 . 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 11.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英国在宗教改革中改用英语为正式语言,代替教会历来使用的拉丁文,1611年出版了钦定版英语《圣经》,在教会内使用。荷兰于1637年规定用荷兰语的“国定版”《圣经》,在荷兰共和国内推进语言标准化以及荷兰语的普遍应用。英、荷两国的做法(   )
    A . 促进了新教观念的传播 B . 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 C . 增强了居民的宗教意识 D . 瓦解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 12. (2024高三上·辛集期末) 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    )

    A . 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 . 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 . 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 . 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 13.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A . 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 . 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 C . 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 D . 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 14. (2024高二上·房山期中) 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 )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5.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如表是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进程,这反映了( )

    时间

    体系

    简介

    1880—1914年

    金本位体系

    金银是唯一的信用担保

    1918—1939年

    国际金本位制度恢复

    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

    1944—1973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

    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

    1973—1976年

    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

    汇率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

    1976年至今

    牙买加体系

    浮动汇率制度改革、黄金非货币化、扩大信贷额度、增强特别提款权等

    A . 世界经济全球化 B . 世界格局多极化 C . 经济区域集团化 D . 美国货币霸权化
  • 16.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世界银行2011年5月1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25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和俄罗斯将占全球经济增长总量的一半以上,国际货币体系也不会再由单一货币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多币种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这表明( )
    A .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初步建立 B . 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C . 美国已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 D . 发达经济体难以主导经济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其中第17题10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 17.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制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 (1)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图示③④应填写。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不准照抄材料原文)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 18.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反对不教而刑,主张“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在民本理念下,“不能使民无讼,莫若劝民息讼”。西周时要求“惟察惟法”,防止官吏在司法活动中枉法裁判,法家则提出“刑无等级”“法不阿贵”。《周礼·秋官》有“三赦之法”,即对年少体弱的人、七八十岁的老人及智力有障碍的人采取宽宥政策;秦汉以后建立了一系列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原则和法律制度;《唐律疏议》的相关规定发展得更加成熟。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发,工人生活条件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俾斯麦政府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几部重要法律。1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写入宪法。

    ——摘编自许安标《新中国70年立法的成就与经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19世纪后期德国与20世纪后期中国加强立法的侧重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 19.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世界

    中国

    18世纪中后期

    1750年,欧洲五国英、法、德、俄、意GDP共占世界份额 17%。

    1781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750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32%,居世界首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至此实现了全部的统一。

    19世纪前半期

    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又一次进步。

    18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至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颁布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820年道光帝登基,十日后其着手撤换军机大臣,改组军机处。

    1838年至1842年,中国向外输出的茶叶年均在四千多万担,到1846年达到八千多万担, 生丝出口,由三千余包增至一万八千余包。

    1861年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上表为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 20.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正德以后,欧洲殖民者东来,中国优良的手工业品不断地运往欧洲市场。欧洲殖民者为了支付与中国贸易的差额,运进了大量的白银,这就使正德以后的银币使用较前普遍,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全国班匠普遍征银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政府就废止了双轨办法,一律以银代役。该年工部题准:“行各司府,自本年春季为始,将该年班匠(工匠)通行征价类解,不许私自赴部投当.仍备将各司府人匠总数查出,某州县额设若干名,以旧规四年一班,每班征银一两八钱,分为四年,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淘金人纷纷涌向德国境内的金银矿山,尽管许多矿山已经资源枯竭,但仍然拼命挖掘。1460~1530年间,中欧的银产量增加了5倍以上。除了争取更多的对外贸易顺差和搜刮金银器皿,并把它们熔化及鼓励开采金银矿外,政府还设法让金银铸币的成色降低。16世纪前半期,英国就采取了这种做法,使英国硬币的含银量在短短的8年内(1544~1551年)跌到接近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一切正如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指出:“在15世纪末,货币已经把封建制度破坏和从内部侵蚀到何种程度,从西欧在这一时期被黄金热所迷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据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后期“一律以银代役”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欧洲市场中的金银流通状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