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长泰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

更新时间:2017-06-01 浏览次数:480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飞机以150m/s的水平速度匀速飞行,某时刻让A落下,相隔1s后让B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   )

    A . A和B位于一抛物线上,且A在B的后下方 B . A始终在B的正下方5 m处 C . 在落地前AB间的距离不断变大 D . A和B落地点的距离为15m
  • 2. (2015高一下·茂名期中)

    小船在静水中速度为5m/s,它在宽为200m,流速为3m/s的河中渡河,船头始终垂直河岸,如图所示.则渡河需要的时间为(   )

    A . 40s B . 50s C . 66.7s D . 25s
  • 3. 站在高楼的阳台上伸出手,从离地高20m处以初速度10m/s竖直上抛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在抛出点下方15m处时,所经历的时间是(取g=10m/s2)(   )

    A . 1 s B . 2 s C . 3 s D . 3.5 s
  • 4.

    自然现象中蕴藏着许多物理知识,如图所示为一个盛水袋,某人从侧面缓慢推袋壁使它变形,则水的势能(   )

    A . 不变 B . 变大 C . 变小 D . 不能确定
  • 5. 起重机以1.0m/s2的加速度将质量m=1 000kg的货物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竖直吊起,g取10m/s2 , 那么在头1s内起重机对货物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

    A . 11 000 W B . 4 500 W C . 5 000 W D . 5 500 W
  • 6.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均匀的细链条长为L,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手按住一端,使 长部分垂在桌面下,(桌面高度大于链条长度),则链条上端刚离开桌面时的动能为(   )

    A . 0 B . mgL C . mgL D . mgL
  • 7.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箱在与水平夹角为θ的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则拉力F的功率(   )

    A . 一直增大 B . 先减小后增大 C . 一直减小 D . 先增大后减小
  • 8. 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A . B . C . D .
二、<b >多项选择题</b>
  • 9. 下列几种运动,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 小球做平抛运动 B . 火车进站停靠 C . 雨滴匀速直线下落 D . 滑块沿光滑固定斜面自由下滑
  • 10.

    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动能一直减小 B . 小球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一直增大 C . 小球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一直增大 D . 小球弹簧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 11. 一个25kg的小孩从高度为2.0m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m/s.取g=10m/s2 , 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A . 合外力做功50 J B . 阻力做功500 J C . 重力做功500 J D . 支持力做功50 J
  • 12. (2017高一下·济南期中)

    a、b两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设它们抛出的初速度 分别为va、vb , 从抛出至碰到台上的时间分别为ta、tb , 则(   )

    A . va>vb B . va<vb C . ta>tb D . ta<tb
  • 13. (2017高一下·高青期中)

    如图所示,汽车质量为m,以恒定功率P沿一倾角为θ的长斜坡向上行驶,汽车和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某一时刻t时刻速度大小为v,则(   )

    A . t时刻汽车的牵引力为 B . t时刻汽车的牵引力为mgsinθ+μmgcosθ C . t时刻汽车的加速度为 ﹣μ(gsinθ+gcosθ) D . 汽车上坡的最大速度为
  • 14. 如图所示,一个直角三角形斜劈M的两斜面均光滑,底面粗糙,将其放置在水平面上,它的两个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且α<β,在斜劈顶端装有一定滑轮,轻绳跨过定滑轮后连接A、B两个小木块,滑轮两侧的轻绳均与斜面平行,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与滑轮的质量,A、B恰好在同一高度处于静止状态.当剪断轻绳后,A、B滑至斜面底端,斜劈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块A的质量等于木块B的质量 B . 木块A、B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 C . 木块A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大于木块B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 D . 到达斜面底端时,木块A的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木块B的重力的瞬时功率
三、<b >实验题</b>
  • 15.

    为了探究动能定理,某高中的娟娟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提供了如下的实验器材:

    A.小车 

    B.钩码     

    C.一端带滑轮的木板   

    D.细线  

    E.秒表

    F.电火花计时器     

    G.纸带      

    H.220V的交流电源

    I.低压交流电源

    1. (1) 根据上述实验装置和提供的实验器材,你认为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填写器材序号),还应补充的器材是

    2. (2) 实验时,该同学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实验前(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若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的总质量为m,则两者质量应满足Mm(填“远大于”或“远小于”).

    3. (3) 实验中得到了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选择点迹清晰且便于测量的连续7个点(标号0~6),测出0到1、2、3、4、5、6点的距离分别为d1、d2、d3、d4、d5、d6 , 打点周期为T.则打点2时小车的速度v2=;若测得小车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打点1和点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用v1、v5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验证点1与点5间动能定理的关系式可表示为

    4. (4) 在实验数据处理时,如果以 v2为纵轴,以d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 v2﹣d图象,其图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量的表达式为

四、<b >计算题</b>
  • 16. 河宽300m,水流速度为3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5m/s,问:

    1. (1) 以最短时间渡河,时间为多少?可达对岸的什么位置?

    2. (2) 以最短航程渡河,船头应向何处?渡河时间又为多少?

  • 17.

    如图所示,将质量m=0.2kg的小球,从地面上方h=0.8m处以v0=3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求:(g=10m/s2

    1. (1) 小球能到达离地的最大高度H?

    2. (2) 从抛出到落地,共需多长时间t?

  • 18.

    如图所示,一名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过3s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O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运动员的质量m=50kg.不计空气阻力(sin 37°=0.6,cos 37°=0.8;g取10m/s2).

    求:

    1. (1) A点与O点的距离L;

    2. (2) 运动员落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

  • 19.

    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7°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底端,一质量m=1kg的滑块压缩着一轻弹簧且锁定,但它们并不相连,滑块可视为质点.t=0时解除锁定,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描绘出滑块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Oab段为曲线,bc段为直线,在t1=0.1s时滑块已上滑s=0.2m的距离(g取10m/s2 , sin37°=0.6,cos37°=0.8).求:

    1. (1) 滑块离开弹簧后在图中bc段对应的加速度a及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

    2. (2) t2=0.3s和t3=0.4s时滑块的速度v1、v2的大小;

    3. (3) 弹簧锁定时具有的弹性势能EP

五、<b >附加题</b>
  • 20. (2016高三上·厦门期中)

    如图所示,用一块长L1=1.0m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子高H=0.8m,长L2=1.5m,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θ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2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 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 最大静止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 (1) 求θ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

    2. (2) 当θ角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已知sin37°=0.6,cos37°=0.8)

    3. (3) 继续增大θ角,发现θ=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x.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