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18-09-20 浏览次数:49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8七下·湘桥期末) 下列情形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 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做好服务工作,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B . 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 . 提到自己的母亲,儿子动情地说:“令堂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D . 古道热肠的小刘,同事请他帮忙,他满口答应:“我一定鼎力相助,您就放心吧!
  • 2. (2018七下·湘桥期末)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删去“切忌”或“不要”) B .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赞赏,也让人们从参赛学生的身上看到了传承中华文化。(在“文化”后加上“的希望”) C . 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把“讲话”改为“建议”) D . 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
二、句子默写
  • 3. (2018七下·湘桥期末)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 (2) 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3. (3) 然则天下之事,,可据理臆断软?(纪昀《河中石兽》)
    4. (4) 《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5. (5) 默写韩愈的《晚春》
三、综合性学习
  • 4. (2018七下·湘桥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

    ②这么dǒu qiào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③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g máng bì lù

    ④那里装的是什么xiān lù qióng jiāng?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 5. (2018七下·湘桥期末) 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我喜欢蓝色,我愿我的胸怀像蓝色的天空一样宽广;我喜欢红色,我愿我的青春像红色的火焰一样热烈;

四、文言文阅读
  • 6. (2018七下·湘桥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

      是陋室

      ③谈笑有鸿儒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B .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C . 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赞扬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D .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陋。
  • 7. (2018七下·湘桥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得良狗,则家贫无以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得良大,于是猎兽之获常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当》)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齐人有猎者/知之者不如之者 B . 家富则得良犬/愿为鞍马 C . 得良狗/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 D . 于是猎兽之获常人矣/及鲁肃寻阳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

    3. (3) 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五、现代文阅读
  • 8. (2018七下·湘桥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王(节选)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框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袋,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看布,一手揍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梢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 (1) 作者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作者这样说有什么含义?
    2. (2) 从修辞角度品析文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 (3)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一定要付钱给老王,因为“钱”是作者尊重老王的诚实劳动、表达谢意的方式,也是对生活窘困的老王表示同情和关怀的物质手段。 B . “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了作者与老王见面时气氛的尴尬和内心的无奈。 C . 作者详写了老王去世前一天硬撑着带着香油和鸡蛋来“我”家致谢是因为这一片段最能见出老王的心地善良。 D . “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从这“抱歉”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具有善良的品格。
  • 9. (2018七下·湘桥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渡彼岸

    雪小禅

        那年,他17岁。

        家贫。过年吃饺子,只有爷爷奶奶可以吃到白面饺子。母亲把榆树皮磨成粉,再和玉米面掺和在一起,这样可以把馅儿裹住,不散。单用玉米面包饺子包不成,那种榆树皮饺子难以下咽。记忆中,可以分得两个白面饺子,小心翼翼吞咽,生怕遗漏了什么,但到底遗漏了什么,还未知是何滋味,已经咽下肚去了。

        衣裳更是因陋就简。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裤子上常常有补丁,有好多年只穿一两件衣服,撑到上班,仍然穿补丁衣裳,照相的时候去借人家衣服……

        记忆最深的是他17岁那年的冬天,同村邻居有个18岁少年,有亲戚在东北林场,说可以上山拉木头,一天能挣30多块。他听了心动,于是两人约了去运木头,那时尚不知东北有多冷。他至今记得当时多兴奋,亦铭印一样记得那地名,额尔古纳左旗,牛耳河畔,中苏边境,零下49摄氏度,滴水成冰。

        每日早上5点起床,步行20多公里上山。冰天雪地,雪一米多厚。拉着一辆空车上山,一步一滑。哪里有秋衣、秋裤?只有母亲做的棉衣棉裤,风雪灌进去,冷得连骨头缝里都在响。眉毛是白的,眼睫毛也是白的,哈出的气变成霜,衣服里鼓鼓的是两个窝窝头。怕窝窝头冻成硬块,于是用白布缠了,紧紧贴在肚皮上,身体的温度暖着它们,它们不至于被冻成硬块咬不动。

        不能走慢了,真的会冻死人。拉着车一路小跑,上山要4个多小时。前胸、后背全是汗时,山顶到了。坐下吃饭,那饭便是两个贴在身上的窝窝头,就着雪。到处是雪,一把把吞到肚子里去。才17岁,那雪的滋味永生难忘。

        然后装上一车木头,往山下走。下山容易些,只需控制车的平衡。上山4个小时,下山2个小时,回来时天黑了。

        那是他少年时的林海雪原。

        进了屋用雪搓手、搓脚、搓耳朵,怕冻僵的手脚突然一遇热坏死掉。脱掉被汗浸透的棉衣,放在火墙边烤,换另一套前天穿过的棉衣。晚餐依然是窝窝头。第二天早上照样5点起,周而复始。

        一个月之后离开时,怀揣1000元钱。1000元钱在20世纪70年代是天文数字,那时的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不过才几块。

        回家后,母亲看着他后背上被勒出的一道道紫红的伤痕,号大哭。

        那1000元钱,给家里盖了5间大瓦房。他说起时,轻声细语,仿佛说一件有趣的事情,听者潸然泪下。

        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已自渡。那零下49摄氏度的牛耳河,霸占着他17岁的青春,直至老去,不可泯灭。

    1. (1) “他”上山拉木头苦在何处?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2. (2) 第②段中“小心翼翼吞咽”中的“小心翼翼”和“吞咽”矛盾吗?为什么?
    3.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 (4) “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己自渡。”这句话是作者对“苦难”的体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0. (2018七下·湘桥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一天夜间,曹先生由东城回来得晚一点。敞平的路,没有什么人,微微的凉风;静静的互土。他跑上了劲来。许多日子心中的憋闷,暂时忘记了,听着自己的脚步,和车弓子的轻响,他忘了一切。他的脚似乎是两个弹黄,几乎是微一着地便弹起来,后面的车轮已经转得看不出条来,皮轮仿佛已经离开了地,连人带车都像被阵急风吹起来了似的。

        已离北长街不远,马路的北半,被红墙外的槐林遮得很黑。祥子刚想收步,脚已碰到一些高起来的东西。脚到,车轮也到了。祥子栽了出去。咯喳,车把折了。“怎么了?”曹先生随着自己的话跌出来。祥子没出一声,就地爬起。曹先生也轻快的坐起来。“怎么了?”

        祥子摸着了已断的一截车把:“没折多少,先生还坐上,能拉!”说着,他一把将车从石头中拉出来。“坐上,先生!”

        曹先生不想再坐,可是听出祥子的话带着哭音,他只好上去了。

        放下车,他看见曹先生手上有血,急忙往院里跑,想去和太太要药。

        “祥子,”曹先生的手己裹好,“你洗洗!先不用说什么辞工。不是你的错儿,放石头就应当放个红灯。算了吧,洗洗,上点药。”

        “快洗洗吧,我怕!”曹太太只说了这么一句。

        祥子的心中很乱,末了听到太太说怕血,似乎找到了一件可以安慰她的事:把脸盆搬出来,在书房门口洗了脸。

    1. (1) 文中提及“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请联系全文谈谈祥子的“志愿”是什么?
    2. (2) 祥子辞去杨宅到曹宅干包月的原因是什么?
    3.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六、命题作文
  • 11. (2018七下·湘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善意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都能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给予我们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启示……

    请以“于细微处见真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