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8-10-16 浏览次数:424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2.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
    A . 推行县制 B . 奖励军功 C . 奖励生产 D . 承认土地私有
  • 3.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 . 修筑都江堰 B . 发明印刷术 C . 改进造纸术 D . 编著《天工开物》
  • 4. 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这一制度创立于(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隋朝 D . 明朝
  • 5.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岀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 . 张骞 B . 鉴真 C . 戚继光 D . 郑成功
  • 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②南北朝时期冶铸业中使用了先进的灌钢法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清朝采取闭关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7.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玄奘西行

    ③郑和下西洋

    ④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 8. 如图所示的漫画“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一次战争,其对应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它是李鸿章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它不断扩充,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但是,它在管理上仍然存在着浓厚的衙门习气。“它”是(    )
    A . 江南制造总局 B . 福州船政局 C . 汉阳铁厂 D . 大生纱厂
  • 10.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维新变法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国民革命运动 D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11. 《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 .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 九一八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南京大屠杀
  • 12. 如图所示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些成就(    )

    A .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B . 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 .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D .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13. 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
    A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C . “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D . “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 . 三民主义 B . 一个中国 C . 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 . 军事力量强大
  • 15. 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是指牛顿(    )
    A .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B . 提出了相对论 C . 发明了电灯 D .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 16. 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①蒸汽机的产生

    ②汽车的发明

    ③飞机的研制

    ④核能的利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7. 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感到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在,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该日记反映了(    )
    A . 一战后美国的状况 B . 二战后美国的状况 C . 苏联工业建设的背景 D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 18. 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 . 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 . 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 . 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 . 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 19.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 . 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 B . 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C . 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 D .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b >综合题</b>
  • 20.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服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请回答:

    1. (1) 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官职名称。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哪一历史事件终结了中国封建帝制?革命党人又是通过颁布哪一法律文件,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 (4) 纵观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21.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新制度建立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 (2) 材料二中日本的这次“弃旧图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分析引发这次“弃旧图新”的外部因素。
    3. (3) 材料三中从 “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1978年中共哪次会议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 22. 马克思主义能与各民族的特点相融合,能与时俱进、与世开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正在学习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列宁

    材料二:

    材料三: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激起春潮澎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

    材料四: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苏俄政府在“尝试”失败后,于1921年实行了哪一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 (2) 从图一中你能得出怎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现象产生的政策性因素。
    3. (3) 图二中1992-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呈现怎样的趋势?结合材料三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4.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理解。
  • 23. 思想的发展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概念

    历史解释

    百家争鸣

    西周时期,不同政治思想派别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文艺复兴

    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和思想家发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这一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Renaissance)。它的先驱是伏尔泰。

    材料二: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当时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为了向封建势力夺权,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必须砸开宗教蒙昧主义的枷锁,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以启迪人们的觉悟,并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做了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

    ——摘编自《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

    请回答:

    1. (1) 指出材料一历史解释中的错误并改正。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的任务及运用的思想武器。并分析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为即将到来的革命起到怎样的作用?
    3. (3) 材料三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指的是哪一运动?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再生”的涵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