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8-11-02 浏览次数:611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2021七上·朝阳期末)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 国家产生 B . 文明起源 C . 政权分立 D . 社会转型
  • 2.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 . 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 . 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 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 D . 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 3. (2018·滨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B . 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医圣” C .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D . 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 4. (2020七下·新疆期末) 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遗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5. (2024九下·富顺模拟) 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 . 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 . 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舍 D . 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 6. (2018·滨州) 下列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


    A . 中央集权弱化 B . 地方权力加强 C . 皇权高度膨胀 D . 社会秩序动荡
  • 7. (2023八上·长春期末)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8. (2020九下·费县月考) 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    )
    A . 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 .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 . 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 .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 9. (2018·滨州)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跌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 . 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 .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 .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 10. (2018·滨州) 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 .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 . 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C . 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D .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 11. (2018·滨州) 《灾难与转折1937》一书(见下图)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忻平所著。1937年,中国的“灾难与转折”是指(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南京大屠杀 D . 百团大战
  • 12. (2018·滨州)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

    A . 标志者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B . 国共双方签了《双十协定》 C . 体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 D . 反映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
  • 13. (2023八下·宝安期中)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 农民走上了体化道路 C . 农村停产革命 D . 农村实行“大包干”
  • 14. (2023九下·永州期中) 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1949年《共同纲领》 B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和国宪法》
  • 15. (2022八下·龙岗期末) 下图是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成就示意图,其中“突破”阶段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


    A . 参加万隆会议 B . 重返联合国 C . 尼克松访华 D . 中美建交
  • 16. (2021·西吉二模) 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 . 王进喜 B . 邓稼先 C . 袁隆平 D . 焦裕禄
  • 17. (2018·滨州) 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

    ①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②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③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8. (2023九上·赵县月考) 在《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华盛顿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他比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这样的人物排得高些,因为他的功劳更加不可磨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华盛顿的功绩(    )
    A . 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B . 领导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 . 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 19. (2020·衡阳模拟)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认识正确的有(    )

    ①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

    ②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科学依据

    ③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为如何改善资本主义提供了依据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 20. (2024九下·岗巴模拟) 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 . 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 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D . 成为本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 21. (2024九下·西青模拟) 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下列内容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    )
    A .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B . 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 C .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 . 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 22. (2018·滨州) 某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其中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二战爆发:1939年 B . 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C . 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D . 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 23. (2018·滨州)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 . 日本成为界第一经济大国 C . 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 . 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24. (2018九上·翁牛特旗期末) 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
    A . 埃及收回苏伊土运河主权 B . 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 . 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 . 纳米比亚独立
  • 25. (2022·宿城一模) 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对此应有的认识是(    )

    ①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

    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③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④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 26. (2018·滨州)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勃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1. (1) 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3. (3) 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 (4) 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
    5. (5) 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 27. (2018·滨州) 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人类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三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是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四: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 (1) 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请概括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2.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亟变和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说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
    3. (3) 第二次“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4. (4) 材料反映了列宁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材料中“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不得摘抄材料中的原句)
  • 28. (2018·滨州) 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对抗】

    材料一: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摘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材料二: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修约结盟】

    材料三:

    【合作共赢】

    材料四:“冷战”结来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智《“冷战”史》

    材料五: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1. (1) 材料一反映了这场“战争”带来的哪些影?这扬“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 (2) 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经济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对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材料四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