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专题二十八:中华文化、民族精神

更新时间:2017-03-16 浏览次数:405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表明(   )

    ①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 
    ②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

    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 
    ④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3.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国家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下列对爱国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英勇战斗、为国捐躯

    ③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

    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4. (2017高二下·淮南期中)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英雄先烈们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离去,但是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   )

    ①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火炬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6. 201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以史为鉴,更好前进。我们不会耽搁在甲午战争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从历史中塑造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魂。如鲁迅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由此可见(   )

    ①“民魂”是指中华优秀民族文化

    ②“民魂”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民族精神决定中国的兴衰

    ④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对“中国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②这种精神自古就有,经久不衰

    ③这种精神折射出中国人民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

    ④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实现中国梦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8. 电视连续剧《沂蒙》的播出掀起收视热潮,《沂蒙》用“红嫂”式的质朴表现“红嫂”的崇高,真实地展示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这表明(   )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9. 中华文化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殷周时期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②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华文化思想基本形成

    ③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④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纳西文是现今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对纳西文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它反映了纳西族的文明进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1. 探访文明的踪迹,惟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不竭,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其有力见证是(   )
    A . 汉字和史学典籍 B .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C . 中华文化推陈出新 D . 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 12. 中华姓氏源自上古,姓氏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诞生至今已有五千年历史。可以说,姓氏文化浓缩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及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事实,再次佐证了(   )
    A . 中华文明起源于姓氏文化 B . 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C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 . 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 13.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同样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华佛教却繁荣昌盛,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
    A . 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 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 . 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 . 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 14. (2016高三下·辽宁模拟) 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依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 )

    ①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特色,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16·安新模拟) 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这归功于烹饪技术的国内外交流,引进了一些香料和佐料,使厨师有可能创造出一些新的菜肴,并探索出一些新的烹调方法。由此可见(    )

    ①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④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2016·浙江) 慈善涉及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捐赠、慈善财产、慈善服务等。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    )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

    ③弘扬传统美德需要从小事做起

    ④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迪有(   )

    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④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8. (2017高三·山东月考) 一窗一世界,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嫁到海外,掀起海外投建江南园林的热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租全球化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华文化要更好的走出去,需要(    )

    ①依托经贸,在往来中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念上的宣传和渗透

    ②体现尊重,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③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实现国际影响力的飞跃

    ④立足民间,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之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17高三上·大理月考) 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品牌节目《开学第一课》在央视一套晚八点亮相。节目围绕“先辈的旗帜”这个主题,邀请多位亲历长征的营红军向孩予们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给全国中小学献上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第一课。长征精神(    )

    ①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推动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③体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④体现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品德,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20. (2017高三上·曲靖月考) 宋明儒者皆有“出入释老”之经历,正因为出入佛老,才能真正体会到儒佛思想质异同,使儒学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促使了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这体现了(    )

    A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 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C .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21. (2017高三上·玉溪月考) 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输入汉字导致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2. (2016高二下·镇赉期末)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最古朴最时尚的胡同。它有着地道的北京味儿,也有各种雅致情调的内涵酒吧。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这里浑然一体。让人们徜徉于古今交错、中西合壁的时空之中,被传统与时尚的和谐交融所深深折服。这体现了(   )。

    ①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统一          

    ②北京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环境        

    ④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文化创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3.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1)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 (3) 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

  • 24.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谈到“中国梦”时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要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1.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

    2. (2)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 25. (2016·济宁模拟)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国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形成的精神基础,也是民族认同的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萌芽于尧舜时代,形成于西周,后经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尊崇。自汉代开始走向政治化,宋以后出现了极端化倾向。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体系,考文化在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

    “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文革期间,传统考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金钱至上观念的泛滥,出现了人情冷漠,尽考意识淡薄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和谐。

    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传统美德重要代表的孝文化又得以发扬光大。重庆市万州区的李传梅用孱弱的肩膀背着婆婆到深圳打工,十三年不离不弃;河南工人谢延信赡养亡妻家人,几十年无怨无悔,普通百姓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

    1. (1) 在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上,人们的观点不尽相同。甲认为:传统孝文化在维系家庭社会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应该尊崇传统孝道。乙认为:传统孝文化的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必须重建现代中国的孝文化,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 (2) 作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孝文化,在今天仍能得以发扬光大,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其原因。

    3. (3) 请就弘扬孝文化写两句宣传标语。

  • 26. (2016·哈尔滨模拟)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201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公开发布。《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内容形式丰富,风格手法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主流是好的,同时,文艺创作生产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等问题,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依然繁重。《意见》要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正确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以洋为尊、唯洋是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拓展爱国主义题材的表现空间,不断丰富形式,使文艺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更好引领社会风尚。

    1. (1)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面临的形势。

    2. (2) 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分析材料中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做法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3. (3) 《意见》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根据此要求,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每条限15字以内)

  • 27. (2017高三上·虎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希腊、古罗马曾用铁棒在涂蜡的木板蜡面上划写,古代埃及和波斯,将芦苇杆削尖当笔使用。在同时期的东方,中国人使用的是毛笔。

    材料一:毛笔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阴阳思想的具体体现。如,笔杆是竹子所制,代表阳,笔毫是动物毫发所制,代表阴;宣纸白色为阳,墨是黑色为阴;直线为阳,弧线为阴……毛笔的制作不仅讲究笔的实用价值,而且注意到了艺术价值,笔杆刻字、刻画、浮雕、镶嵌等,一支好笔本身也是一件艺术珍品。毛笔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书写效率,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促进了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材料二:应对不同需要,新的书写工具层出不穷。如随着科技发展,从石墨笔发展而来的铅笔,具有经济简便实用的特点;在钢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性笔和圆珠笔,具有实用、书写流畅、线条均匀等优势;此外,还有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橡皮头铅笔、活动细芯铅笔;适合教学演示使用的粉笔、自板笔;作画用的蜡笔、关工笔、彩色水笔;化妆使用的眉笔以及逐渐普及的电子笔等。各种各样精致,灵巧、美观、实用的笔、明目繁多,日益更新,广泛被人们选用。

    1. (1) 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一谈应如何理解毛笔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笔的发展”的。

    3. (3) 目前,一些传统文化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请你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三、问答题
  • 28.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多样,讲究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时,我们需要在更高的价值层面上提出自己的东西,比如“和为贵”儒家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和谐世界”的外交思想,它既不同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西方价值观,又能让别人刮目相看甚至肃然起敬。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29.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却生生不息;苦难深重,却绵延不绝。回首往昔,世所罕见的洪水、地震,未曾让我们绝望;侵略者的铁蹄肆虐,不能让我们屈服;军阀割据各自为政、连年混战,难以阻挡中国人统一的夙愿。是什么造就了华夏子孙的生生不息?是什么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她是华夏儿女薪火相传、血脉相承的精神依归;她是中国精神的源头,是中国精神的根!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90后的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四、辨析题
  • 30. 辨析题: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荣辱观的核心。所以说,爱国主义是永恒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