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将X单质投入到CuSO4溶液中 | 生成大量红色固体 |
B | 向Y的氯化物溶液中滴加氨水 | 生成白色沉淀 |
C | 将Z的单质通入到NaBr溶液中 | 溶液变为黄色 |
D | 将W的最高价氧化物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 | 生成白色沉淀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I.氧化法:烟气中的NO经O3预处理后转化为NO2 , 再用CaSO3悬浊液吸收NO2。
已知:常温下,C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数值为9.1×10-6 , CaSO3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数值为3.1×10-7。
NO被O3氧化的总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判断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说明理由: 。
已知部分有机化合物转化的反应式如下:
a.能发生银镜反应
b.分子中含有酯基
c. 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
查阅资料可知:
①在酸性环境下,Cr(VI)通常以Cr2O72-的形式存在,Cr2O72-+H2O 2CrO42-+2H+
②Cr2O72-的氧化能力强于CrO42-
③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
阳离子 |
Fe3+ |
Fe2+ |
Cr3+ |
开始沉淀的pH |
1.9 |
7.0 |
4.3 |
沉淀完全的pH |
3.2 |
9.0 |
5.6 |
向酸性含铬废水中投放废铁屑和焦炭,利用原电池原理还原Cr(VI)。下列关于焦炭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 作原电池的正极
b. 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c. 表面可能有气泡产生
向酸性含铬废水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以Fe为电极电解,经过一段时间,有Cr(OH)3和Fe(OH)3沉淀生成排出,从而使废水中铬含量低于排放标准。装置如右图所示。
A极连接电源的极,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①由图知,电解还原法应采取的最佳pH范围为。
a. 2 ~ 4
b. 4 ~ 6
c. 6 ~ 10
②解释曲线I和曲线IV去除率低的原因:。
A. Co的浸出率较高
B. Co和Al浸出的速率较快
C. Al的浸出率较高
D. 双氧水较易分解
温度 | Li2SO4 | Li2CO3 |
0 oC | 36.1 g | 1.33 g |
100 oC | 24.0 g | 0.72 g |
结合数据分析,沉锂过程所用的试剂b是(写化学式),相应的操作方法:向滤液a中加入略过量的试剂b,搅拌,,洗涤干燥。
【实验1】
装置 | 实验现象 |
左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灯泡亮 右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镁条、铝条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
将实验1中的电解质溶液换为NaOH溶液进行实验2。
该小组同学认为,此时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据此推测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装置 | 实验现象 |
i.电流计指针迅速向右偏转,镁条表面无气泡,铝条表面有气泡 ⅱ.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经零刻度后继续向左偏转。镁条表面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气泡逸出,铝条表面持续有气泡逸出 |
i中铝条表面放电的物质是溶解在溶液中的O2 , 则该电极反应式为。
为了排除Mg条的干扰,同学们重新设计装置并进行实验3和实验4,获得的实验现象如下:
编号 | 装置 | 实验现象 |
实验3 | 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约10分钟后,铜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 | |
实验4 |
煮沸冷却后的溶液 | 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约3分钟后,铜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 |
根据实验3和实验4可获得的正确推论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