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2-20 浏览次数:26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加热鸡蛋、肉类,可使其中的蛋白质变性 B . 明矾[KAl(SO4)2·12H2O]用于净水是因为它有氧化性 C . 将海水中钢闸门连接电源负极可防止其被腐蚀 D . 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2.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点燃乙炔前,对气体进行验纯 B . 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 C . 蒸馏时,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碎瓷片 D . 将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置于阴凉处
  • 3.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右图所示为锌铜原电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盐桥的作用是传导离子 B . 外电路电子由铜片流向锌片 C . 锌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Zn2+ +2e- =Zn D . 外电路中有0.2 mol 电子通过时,铜片表面增重约3.2 g
  • 4.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丁子香酚可用于制备杀虫剂和防腐剂,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丁子香酚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 B . 丁子香酚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是羟基和醚键 C . 1 mol丁子香酚与足量氢气加成时,最多能消耗4 mol H2 D . 丁子香酚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证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 5.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 无色透明溶液中:Na+、Fe3+、Cl-、I- B . -pH=12的溶液中:Mg2+、K+、CH3COO-、SO42- C .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NH4+、Ba2+、H+、NO3- D . 由水电离出的c(H+) = 1×10-13 mol·L-1的溶液中:Na+、K+、Cl-、CO32-
  • 6.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 . 铜和浓HNO3反应可用于制NO2气体:Cu+ 4HNO3((浓) = Cu(NO3)2 + 2NO2↑+ 2H2O B . “84”消毒液中滴少量白醋可增强漂白性:ClO- + H+ = HClO C . 氨水吸收少量SO2防止污染空气:2NH3·H2O + SO2 = 2NH4+ + SO32-+ H2O D . Na2O2在潜艇中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供氧:2Na2O2 +2CO2=2Na2CO3 + O2
  • 7.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二倍;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X与Z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X单质投入到CuSO4溶液中

    生成大量红色固体

    B

    向Y的氯化物溶液中滴加氨水

    生成白色沉淀

    C

    将Z的单质通入到NaBr溶液中

    溶液变为黄色

    D

    将W的最高价氧化物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常温下2 mL 1 mol·L-1 NaHCO3溶液,pH约为8,向其中滴加几滴饱和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生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NaHCO3溶液中,HCO3-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B . NaHCO3溶液中,c(Na+) > c(HCO3-) > c(OH-) > c(H+) C . 最终所得的混合溶液中,c(Na+) + c(H+) = c(HCO3-) + 2c(CO32-)+ c(OH-) D . 滴加饱和CaCl2溶液促进了HCO3-的电离
  • 9.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已知:H2(g)+Cl2(g) = 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点燃条件和光照条件下,反应的ΔH不同 B . 反应的ΔH约为[2c- (a+b)]kJ·mol-1 C . “假想的中间物质”的总能量低于起始态H2和Cl2的总能量 D . 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既有含极性键的物质,也有含非极性键的物质
  • 10.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现有常温下体积均为10 mL、 pH=3的两种溶液:① HCl溶液,② CH3COOH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① > ② B . 溶液中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① = ② C . 加水稀释至1 L,溶液的pH:① < ② D . 分别加入等浓度NaOH溶液至中性,消耗NaOH的量:① = ②
  • 11.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电解Na2CO3溶液制取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阴极产生的物质A是H2 B . 溶液中Na+由阳极室向阴极室迁移 C . 阳极OH放电,H+浓度增大,CO32-转化为HCO3- D . 物质B是NaCl,其作用是增强溶液导电性
  • 12. (2019高三上·哈尔滨开学考) 以氯酸钠(NaClO3)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NaClO2)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反应1中,每生成1 mol ClO2有0.5 mol SO2被氧化 B . 从母液中可以提取Na2SO4 C . 反应2中,H2O2做氧化剂 D . 采用减压蒸发可能是为了防止NaClO2受热分解
  • 13.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获得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水合法生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2H4(g) + H2O(g) C2H5OH(g) ,下图为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起始n(C2H4) : n(H2O) =1: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Y对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B . X、Y、Z对应的反应速率:υ(X) >υ(Y) >υ(Z) C . X、Y、Z对应的平衡常数数值:KX < KY <KZ D . 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均可提高乙烯的平衡转化率
二、综合题
  • 15.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NOx会造成大气污染,在工业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处理。

    I.氧化法:烟气中的NO经O3预处理后转化为NO2 , 再用CaSO3悬浊液吸收NO2

    已知:常温下,C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数值为9.1×10-6 , CaSO3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数值为3.1×10-7

    1. (1) NO与O3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

      NO被O3氧化的总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将CaSO3悬浊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测得pH约为8,用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为
    3. (3) 用CaSO3悬浊液吸收NO2 , 将其转化为HN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在实际吸收NO2的过程中,通过向CaSO3悬浊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提高NO2的吸收速率,从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5. (5) II.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该反应不使用催化剂,但必须在高温有氧下利用NH3做还原剂与 NOx 进行选择性反应:4NH3 + 4NO + O2  3N2 + 6H2O,不同温度(T)下,反应时间(t)与NO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判断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说明理由:

  • 16. (2018高三上·北京期中)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黄酮醋酸类化合物L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部分有机化合物转化的反应式如下:

    1. (1) A的分子式是C7H8 , 其结构简式是;A→B所属的反应类型为
    2. (2) C→D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任意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a.能发生银镜反应      

      b.分子中含有酯基     

      c. 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

    4. (4) F的结构简式是;试剂b是
    5. (5) H与I2反应生成J和HI的化学方程式是
    6. (6) 以A和乙烯为起始原料,结合题中信息,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苯乙酸乙酯( ),参照下列模板写出相应的合成路线。

  • 17.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电镀行业产生的酸性含铬废水对环境有污染,其中所含的Cr(VI)是主要污染物,可采用多种方法处理将其除去。

    查阅资料可知:

    ①在酸性环境下,Cr(VI)通常以Cr2O72-的形式存在,Cr2O72-+H2O  2CrO42-+2H+

    ②Cr2O72-的氧化能力强于CrO42-

    ③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

    阳离子

    Fe3+

    Fe2+

    Cr3+

    开始沉淀的pH

    1.9

    7.0

    4.3

    沉淀完全的pH

    3.2

    9.0

    5.6

    1. (1) I.腐蚀电池法

      向酸性含铬废水中投放废铁屑和焦炭,利用原电池原理还原Cr(VI)。下列关于焦炭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 作原电池的正极      

      b. 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c. 表面可能有气泡产生

    2. (2) II.电解还原法

      向酸性含铬废水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以Fe为电极电解,经过一段时间,有Cr(OH)3和Fe(OH)3沉淀生成排出,从而使废水中铬含量低于排放标准。装置如右图所示。

      A极连接电源的极,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3. (3) 电解开始时,B极上主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此外还有少量Cr2O72-在B极上直接放电,该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4. (4) 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同时,通电时间(t)与溶液中Cr元素去除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由图知,电解还原法应采取的最佳pH范围为

      a. 2 ~ 4        

      b. 4 ~ 6      

      c. 6 ~ 10 

      ②解释曲线I和曲线IV去除率低的原因:

  • 18.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钴酸锂废极片中钴回收的某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废极片的主要成分为钴酸锂(LiCoO2)和金属铝,最终可得到Co2O3及锂盐。

    1. (1) “还原酸浸”过程中,大部分LiCoO2可转化为CoSO4 , 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LiCoO2+3H2SO4+ = CoSO4+  + +  
    2. (2) “还原酸浸”过程中,Co、Al浸出率(进入溶液中的某元素质量占固体中该元素总质量的百分数)受硫酸浓度及温度(t)的影响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工艺流程中所选择的硫酸浓度为2 mol.L-1 , 温度为80 oC,推测其原因是

      A. Co的浸出率较高               

      B. Co和Al浸出的速率较快

      C. Al的浸出率较高               

      D. 双氧水较易分解

    3. (3) 加入(NH4)2C2O4后得CoC2O4沉淀。写出CoC2O4沉淀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得到Co2O3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若初始投入钴酸锂废极片的质量为1 kg,煅烧后获得Co2O3的质量为83 g,已知Co的浸出率为90%,则钴酸锂废极片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5. (5) 已知“沉锂”过程中,滤液a中的c(Li+)约为10-1 mol·L-1 , 部分锂盐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Li2SO4

      Li2CO3

      0 oC

      36.1 g

      1.33 g

      100 oC

      24.0 g

      0.72 g

      结合数据分析,沉锂过程所用的试剂b是(写化学式),相应的操作方法:向滤液a中加入略过量的试剂b,搅拌,,洗涤干燥。

三、实验题
  • 19.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实验小组探究铝片做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设计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实验1】

    装置

    实验现象

    左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灯泡亮

    右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镁条、铝条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1. (1) 实验1中,电解质溶液为盐酸,镁条做原电池的极。
    2. (2) 【实验2】

      将实验1中的电解质溶液换为NaOH溶液进行实验2。

      该小组同学认为,此时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据此推测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3. (3) 实验2实际获得的现象如下:

      装置

      实验现象

      i.电流计指针迅速向右偏转,镁条表面无气泡,铝条表面有气泡

      ⅱ.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经零刻度后继续向左偏转。镁条表面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气泡逸出,铝条表面持续有气泡逸出

      i中铝条表面放电的物质是溶解在溶液中的O2 , 则该电极反应式为

    4. (4) ii中“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的原因是
    5. (5) 【实验3和实验4】

      为了排除Mg条的干扰,同学们重新设计装置并进行实验3和实验4,获得的实验现象如下:

      编号

      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3

      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约10分钟后,铜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

      实验4

       

      煮沸冷却后的溶液

      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约3分钟后,铜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

      根据实验3和实验4可获得的正确推论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 . 上述两装置中,开始时铜片表面得电子的物质是O2 B . 铜片表面开始产生气泡的时间长短与溶液中溶解氧的多少有关 C . 铜片表面产生的气泡为H2 D . 由“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能推测H+在铜片表面得电子
    6. (6) 由实验1~实验4可推知,铝片做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与等因素有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