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同...

更新时间:2015-10-08 浏览次数:34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
  • 1. 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    )

    A .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 . 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C . 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 D . 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 2.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 . 民贵君轻 B . 重农抑商 C . 施行仁政 D . 闭关锁国
  • 3. 对比下面两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唐代长安城      宋代东京城

    A . 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监管 B . 草市的盛行和集镇的兴起 C . 出现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 D . 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 4. 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B . 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C . 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D .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 5. (2021高一下·阆中月考) 《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反映了司马迁(  )

    A . 主张农工商并重 B . 主张“工商食官” C . 坚持“重本抑末” D . 肯定“重义轻利”
  • 6. (2019高一下·晋江期中) 学者黄正建著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  )
    A . “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 B . “主食用谷物仍以粟、麦、稻为主” C . “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D . “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
  • 7. (2018高一下·东莞月考) 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 .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 .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 .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 .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8. (2024高一下·北京市期中) 白居易《卖炭翁》一诗,被史学大师陈寅恪赞誉为“诗史”。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辗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 )
    A . 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 . 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C . 沿街开铺的街市 D . 地方自治的市镇
  • 9. (2017高一下·吉林期中)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

    A . 手工工场兴起 B . 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 . 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 . 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 10. 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据宋史专家周宝珠研究,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收单位有1013个,元丰末(1085年)有正式市镇1871个。这表明宋代(  )

    A . 城市化不断发 B . 行政区划不断调整 C . 农村草市发展迅速 D . 财政收入大量增加
  • 11.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不能说明(  )

    A . 临安城市商业发达 B . 临安夜市、早市相连 C . 政府加强管理商业 D . 商业活动无时间限制
  • 12. (2019高一下·双鸭山月考) 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 草市 B . 夜市 C . 晓市 D . 街市
  • 13.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这说明(  )

    A . 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 B . 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 C . 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 D . 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 14. 宋代在户籍管理上明确设立“坊郭户”(城市居民)和“乡村户”户籍,这种户籍划分主要反映了(  )

    A . 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B . 市民政治地位提高 C . 商业地域限制打破 D . 官府限制商业发展
  • 15. 《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繁荣 B .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 . 闭关锁国政策 D .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16. (2018高一下·成都期中) 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贾”的传统,这说明(  )

    A .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 . 晋商经营理念先进 C .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D . 科举制度已经衰落
  • 17. 《严州图经》是一部记载南宋时期严州(位于浙江)情况的史志。下列各项在该图经中可能出现的有(  )

    ①学校科举 ②坊市 ③所辖各县境图 ④“机户”与“机工”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8.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下面关于徽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徽商的兴起是明清时期商业蘩荣的反映 B . 徽商的活动区域仅限于今天皖南徽州地区 C . 徽商的兴起与“重农抑商”政策背道而驰 D . 徽商的兴起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19. 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这种思想建立在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②叶适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 ③这种思想反映了商人的利益和愿望

    ④叶适的思想对朝廷产生了巨大影响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0. 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人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市镇与明朝以前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

    ①多为商业中心 ②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③呈现专业化特色 ④兼有政治、商业中心的双重功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市有九,各方;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生产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三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么突出特点?

    3. (3) 据材料三判定明朝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的生产方式有何特征?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材料二: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 (2) 根据材料二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礼·地官》曰:“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莫贾,上旌于思次(屋楼)以令市。市师莅焉,而听大治大讼,胥师贾师莅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

    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三 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而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哲宗元祐二年正月辛巳

    “俗重凶事,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来者无限极,往往至数百千人。至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有力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券举债,终身困不能偿。”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35》

    1. (1) 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反映的商业特点。

    2. (2) 据材料一、二及所学,与以前相比,指出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

    3. (3) 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 24. 材料一 1974年在福建泉州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2 000多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材料二 1987年在广东东南濒临南海的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这是迄今为止在环中国近海区域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整船文物多达4~8万件,以瓷器为主,多为青釉瓷,许多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一摞一摞的铁锅和一篓一篓的铁钉是另两宗大量出水货物;目前船中出水的铜钱有上万枚,年代最早的是汉代的“货泉”,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宝”。

    1. (1) 材料一中出水的海船来自哪个地区?材料二中“南海一号”是什么时期的船只?请分别说出理由。

    2. (2) 材料二沉船中有大量的瓷器和铁制品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综合以上信息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

  • 25. 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

    材料二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

    2. (2) 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3. (3) 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