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历史高二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84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阶段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 . “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 .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 . “文化大革命”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 . 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 2. 不同时期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主题。与下图所反映的时代相符的历史主题是(    )

    A .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B . 放卫星,大跃进 C . 教育为工农兵服务 D . 科教兴国
  • 3. 1956年关于中国的军事发展方向在中国高层中是有分歧的,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所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而张爱萍将军有一句名言:“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当时中国高层军事发展路线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B . 经过之后十年奋斗中国即将拥有第一根“打狗棍” C . 当时中国因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核武器阻力重重 D . 事实证明张爱萍将军的“打狗棍”战略已被否决
  • 4. 钱学森说:“谁掌握了科技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
    A . 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B . 发展国民经济,增强了综合国力 C . 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 5.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

    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④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是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 B . 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 C . 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 .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 7. 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 .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D .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 8. 北京时间2011年7月21日、26日、28日、30日、8月1日,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了五次下潜试验。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这说明(    )
    A . 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 . 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 . 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 . 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 9. 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 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    )
    A . 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 . 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 .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 .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 10. 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 )
    A . 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 . “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 . 改革开放的实践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 11. (2015高二上·南城期中) 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2. (2018高二上·黄陵期末)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    )
    A .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B . 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 . 确立科技攻坚重点 D . 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 13. 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 、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
    A .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 . 邓小平 、袁隆平重视农业 C . 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 . 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 14. (2020高二下·大庆月考) 2000年,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民众之所以有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 . 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B . 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C . 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D . 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
  • 15.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飞机失联,中国政府动用了21颗卫星进行海上搜索,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    )
    A . 1964年 B . 1967年 C . 1970年 D . 1973年
  • 16. 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    )
    A . 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 . 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C . 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D . 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
  • 17. (2016高二上·武邑月考) 在第36届(2011年)全球超级计算机TOP 500排名中,由国防科技大学发明的“天河一号”,其峰值性能和实测性能两项指标双双超越美国的“美洲虎”(Jaguar)系统,位列世界第一,实现了“天河一号”从亚洲第一向世界第一的重大跨越。这反映出(    )
    A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B . 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 . 计算机性能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 D . 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 18.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人物是( )
    A . 袁隆平 B . 邓稼先 C . 钱学森 D . 王淦昌
  • 19. 2008年2月17日,在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这样宣布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一位获奖科学家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这位人物是(    )
    A . 钱学森 B . 袁隆平 C . 李四光 D . 华罗庚
  • 20. (2018高三上·呼兰月考) 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 . 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做出了卓越贡献 C . 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D . 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非选择题
  • 21. (2021高二上·云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下列是两幅反映现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图片

    材料反映了我国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请你再举一例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 2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材料二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的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江泽民

    请回答:

    1. (1)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2.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3. (3)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 2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材料三 :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和二,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你的认识,分析袁隆平和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
    3. (3) 根据上述材料,从科学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两个方面,概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作用。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国外有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材料三:①公元9年,西汉时期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366年,敦煌石窟开始建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

    ②14世纪末,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

    ③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

    材料四: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请回答:

    1. (1) 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结合材料一说出“两弹一星”的含义是指什么?其研制有何重要影响?
    2. (2)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3. (3) 结合材料三简析“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原因。
    4. (4) 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怎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