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事 实 | 解 释 |
A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 |
B | 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时,液柱上升 |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 |
C | 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 | 溶液中阳离子相同 |
D |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实验方法 |
A | 浓硫酸和浓盐酸 | ①闻气味 ② 伸入木条立即观察 |
B |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 ①充分溶解后滴入硫酸铜溶液 ② 溶于水 |
C | 苏打与小苏打 | ①观察颜色 ② 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
D | 18K黄金和黄铜 | ①灼烧 ② 加入稀盐酸中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氯化钠 | 碳酸钠 | 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
B | 氯化铁溶液 | 氯化钠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
C | 二氧化锰 | 氯化钾 | 溶解、过滤 |
D | 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有的实验侧重于观察和描述,属于观察和描述型实验;有的实验侧重于对一个问题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系统探究,属于问题探究型实验。据此可将实验B与实验①归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②。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
A | B | C | D |
例如碳酸铝遇水就会发生“水解”反应:Al 2(CO3)3+ 3H2O=2Al(OH)3↓ + 3CO2↑,据此信息请同学们写出碳酸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与碳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②(答两点)。
实验过程中B中观察到现象的原因:水泥中的碳酸盐与反应1所加试剂反应产生气体,使装置内①,压强②,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又因为产生的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反应,③ 所以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倒入试管,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 | 若只观察到:①现象 | 则猜想一正确 |
若只有白色沉淀产生 | 则猜想二正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 |
若先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 则猜想三正确 |
(实验结论)根据现象得到结论:猜想三正确。
小工同学由实验过程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③;小附认为将稀硝酸换成稀盐酸,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并得到相同的结论。小工不同意小附的观点,理由是:④。
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避免药品被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