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铝热反应 | B.燃料燃烧 | C.酸碱中和反应 | D.Ba(OH)2•8H2O与NH4Cl固体混合 |
温度/℃ | 1000 | 1150 | 1300 |
平衡常数 | 4.0 | 3.7 | 3.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R1代表氢原子或烃基,X代表氧原子或氮原子)
某五元环状化合物I( )的合成路线如下:
a.H→I的过程中涉及到单键、双键和三键的断裂以及单键和双键的形成
b.C,D,E,F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与F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不含F本身)
①NH3的热稳定性比AsH3差
②HNO3的酸性比H3AsO4强
③N的原子半径比As的原子半径小
①As2S3、Na3AsS3中的S均为﹣2价,碱浸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过程Ⅲ的系列操作包括.
③写出过程Ⅲ的离子方程式,
过程Ⅲ中,酸性越强,As2O3的产率越高,请解释其原因.
图1电源废水铁电极石墨电极
用图1所示装置处理含CN﹣废水时,控制溶液pH为9~10并加入NaCl,一定条件下电解,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无害物质而除去.铁电极为(填“阴极”或“阳极”),阳极产生ClO﹣的电极反应为.
实验过程:取一定量含氰废水,调节pH,加入一定物质的量的H2O2 , 置于UV工艺装置中,光照一定时间后取样分析.
【查阅资料】①在强碱性溶液中4[Fe(CN)6]3﹣+4OH﹣═4[Fe(CN)6]4﹣+O2↑+2H2O,[Fe(CN)6]4﹣更稳定;
②[Fe(CN)6]3﹣转化为CN﹣容易被H2O2除去;
③HCN是有毒的弱酸,易挥发.
Ⅰ.废水中的CN一经以下反应实现转化:CN一+H2O2+H2O═A+NH3↑,则A是(用符号表示).
Ⅱ.K3[Fe(CN)6]在中性溶液中有微弱水解,用方程式表示水解反应.
Ⅲ.含氰废水在不同pH下的除氰效果如图2所示,pH选择的最佳范围应为(a.7﹣10;b.10﹣11;c.11﹣13),解释选择该pH范围的原因.
Ⅳ.图3表示某pH时,加入不同量H2O2 , 处理30min后测定的样品含氰浓度.由图可知:n(H2O2):n(CN﹣)=250:1时,剩余总氰为0.16mg•L﹣1 , 除氰率达80%,计算0﹣30min时间段反应速率v(CN﹣)=mg•L﹣1min﹣1(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a.该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及试剂制备并收集适量Cl2 , 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
b.制得的氯气中加入适量水,得到饱和氯水,
饱和氯水中含氯元素的微粒有(写出全部微粒).
c.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在过量的石灰石中加入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过滤,得到的滤液其漂白性比饱和氯水更强.
①滤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②饱和氯水与石灰石反应生成HClO的方程式是.
a.KClO3、KCl与硫酸可以反应.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烧杯编号 | 1 | 2 | 3 | 4 |
氯酸钾饱和溶液 | 1mL | 1mL | 1mL | 1mL |
氯化钾固体 | 1g | 1g | 1g | 1g |
水 | 8mL | 6mL | 3mL | 0mL |
硫酸(6mol/L) | 0mL | 2mL | ()mL | 8mL |
现象 | 无现象 | 溶液呈浅黄色 | 溶液呈黄绿色,生成浅黄绿色气体 | 溶液呈黄绿色, 生成黄绿色气体 |
①该系列实验的目的.
②烧杯3取用硫酸的体积应为 mL.
b.该小组同学查资料得知:将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混合也能生成氯气,同时有大量ClO2生成;ClO2沸点为10℃,熔点为﹣59℃,液体为红色;Cl2沸点为﹣34℃,液态为黄绿色.设计最简单的实验验证Cl2中含有Cl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