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长宁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19-03-18 浏览次数:2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二、材料分析题
  • 19. (2019高三上·长宁期末) 宋金榷场

    绍兴和议后,(南)宋、金开始在沿边地带陆续设立许多榷场。

    材料一:《南宋、金榷场分布图》

    材料二:宋对金的输出以茶为大宗,其次为南方的绢帛、麻布、木及生姜等药物。另外,宋的书籍亦是重要商品之一……金对宋的输出有皮毛、人参、甘草、马匹、盐等物品。

    材料三:官办的榷场贸易不断受到双方政治斗争的影响,大部分榷场时罢时复……走私贸易仍很盛行。绍兴三十年(1160)年,官僚王淮向宋廷报告说,淮南淮北间走私贸易量非常大,蒋州的郑庄,“号为最盛”,每年从这里卖与北贾的茶不下数万引,耕牛多至七八万头。……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也有把军事物资,如马鞍、刀剑、犬马皮、沙鱼等私贩到北方的。宋政府对此则严加禁止。

    ——材料均引自《简明宋史》

    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榷场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出现走私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宋金时期的榷场?
  • 20. (2019高三上·长宁期末) 新闻与时评

        1911年,黄鹤楼侧一声炮响,立即震动了中国大地,各报纷纷以之为头条新闻发表消息和评论。

    材料一:《时报》(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它是江浙立宪派的喉舌。)

        武昌失守,汉阳又危,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军械,与政府俨然有对峙之势矣,而政府亦以对峙相待,命陆军大臣统近畿军队乘车而下,相见于江汉之间。是役也,南北战欤?人民与政府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将大异。

    材料二:《正宗爱国报》(1906年11月16日创刊于北京,该报以尊君、尊孔、尚实、提倡公益、劝学、劝工为宗旨。)

        本报昨天所登湖广总督电奏,闻系19日午前所发,枢府察阅来电,有“弭患于初萌,定乱于俄顷”等语,深为庆幸。故20日上谕,慰勉甚厚。不料是日忽得武昌失守消息,谓19日下午,武昌突有大帮匪徒,扑攻省城各署,所有驻省工程营,辎重队等新军,率皆叛附匪党。总督瑞澂,经警队保护出署,当晚即乘兵船,逃往汉口。

    材料三:《民立报》(1910年10月11日创刊于上海,它是革命党人在上海的重要宣传刊物。)

        在专电栏刊出伦敦、东京两地“关于中国变乱的要电”。《泰晤士报》称:“中国全国人民皆深藏反对不良政治之志,此次流血,实于中国救亡之前途大有裨益。”东京各报称:“此次湖北革命军举事之得机,进行敏捷,并称其严行军律,不扰害外人生命财产,保护人民治安,深合文明举动,其程度实在土尔其、墨西哥之上。”

    材料四:《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

        13日,在专电栏内刊载了革命党人一通告示的“大旨”,文称:凡有藏匿官员或伤害外人,或欺侮商民,或阻碍商务,或屠杀人民,或焚击汉口外国义勇军者,均须枭首;凡有接济革党粮食、军火,或保护汉口外国租界及外国教堂,或以敌人行动报告革党者,均有酬赏。

    ——摘自《近代中国:风云时代与风云人物(1840-1919)》,杨天石(著)

    问题:

    1. (1) 材料一中,该报的观点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该报对这一事件持什么立场?
    3. (3) 材料三中,刊出伦敦、东京两地“关于中国变乱的要电”有何用意?
    4. (4)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当时报刊对武昌起义的报道和评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