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丰台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03-07 浏览次数:2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16. (2019九上·丰台期末) 如图是北汽研发的电动跑车。

    1. (1) 当汽车受到撞击时,会弹出安全气囊。请补全气囊弹出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N3 2Na +
    2. (2) 锰酸锂电池是一种车用电池,其正极材料为Li2Mn2O4。Li2Mn2O4中所含的金属元素有Li和
  • 17. (2019九上·丰台期末) 午餐时间,很多同学准备了自热米饭。

    1. (1) 某自热米饭的配料包括米饭、牛肉、萝卜、土豆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2. (2) 其加热原理是利用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2020九上·西城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
    1. (1) 空气制水机能充分利用大气中的水分制出饮用水,主要过程如下:

      ①能被过滤装置除去的有害物质的直径(填“大于”或“小于”)滤孔直径。

      ②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压缩冷凝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液态水,变化的是

    2. (2) 电解水实验如右图所示,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是
三、简答题
  • 19. (2019九上·丰台期末)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2018年12月,第24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就是CO2。CO2的浓度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

     

    如何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

    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酸化等。

    地质封存:将CO2注入特定的地层,该方法最大的风险是CO2泄漏,局部CO2浓度快速上升,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等。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CO(NH2)2]、甲醇(CH3OH)等资源。2017年8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

    在二氧化碳的处理过程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2. (2)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元素。
    3. (3) 上述综合利用CO2得到的产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4. (4) 写出上述将CO2转化成CO和O2的化学方程式
    5.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 . 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B . 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C . 海洋封存CO2会引起海水酸化,发生了反应CO2+H2O  H2CO3 D . 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MgO+CO2 = MgCO3
  • 20. (2019九上·丰台期末)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

    1. (1) 实验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2中,水的作用是
四、流程题
五、实验题
  • 23. (2020九上·密云期末)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2. (2) 能用D装置收集CO2的原因是
    3. (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 (2019九上·丰台期末) 实验室配制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 (1) 操作④中量筒的量程是(填“10 mL”、“50 mL”或“100 mL”)。
    2. (2) 若操作③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 (3) 配制好的溶液要装在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请在如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 25. (2019九上·丰台期末) 进行如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 (1) 能产生气泡的是(填序号)。
    2. (2) 能证明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现象是
    3. (3) 有一只试管中的溶液不与Fe反应,原因是
六、科学探究题
  • 26. (2019九上·丰台期末)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同学们发现两支蜡烛都熄灭了。

    (提出问题)实验A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烧杯内的氧气被耗尽,所以蜡烛熄灭。

    猜想2:烧杯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

    实验I:点燃蜡烛,塞紧胶塞。待蜡烛熄灭后,用放大镜照射白磷。观察到白磷燃烧。

    实验II:经检测,实验A中,蜡烛熄灭时,烧杯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3%。在集气瓶中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收集气体,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和燃烧的红磷,实验记录如下:

    V(O2):V(CO2

    蜡烛

    红磷

    1:4

    燃烧

    燃烧

    1:5

    燃烧

    燃烧

    1:6

    熄灭

    燃烧

    1:9

    熄灭

    燃烧

    (解释与结论)

    1. (1) 实验B中蜡烛熄灭,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2. (2) 实验I的目的是
    3. (3)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 (4) 实验II证明猜想2错误,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5. (5) 结合实验I与实验II,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6. (6) (实验反思)

      通过此实验,同学们对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