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历史事件 | 标志 |
① | 1949年开国大典 | 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② |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 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
③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进入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 |
④ | 1997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完全终结 |
①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1960年1月至3月 | 1975年1月至3月 | 1985年1月至3月 | |
积极报道 | 0(0%) | 2(2%) | 51(14%) |
消极报道 | 323(95%) | 81(87%) | 88(24%) |
中性报道 | 16(5%) | 10(11%) | 224(62%) |
①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美国媒体一直全面积极报道中国直接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
④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时间 | 开展地区 | 涉及人口 | 主要意义 |
1950—1952年冬 | 新解放区 | 3亿多 |
人均产量 | 中国(1952年) | 美国(1950年) | 印度(1950年) |
钢产量 | 2.37千克 | 538.3千克 | 4千克 |
发电量 | 2.76千瓦时 | 2 949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同学针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梦想实现】
材料一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欢迎 1950年湖南农民易振家在自家土地里
【由分到合】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探索失误】
材料三: 小明的爷爷今年62岁了,办了好几个厂子,是定陶有名的企业家,捐资修建了好几所学校。作为千万富翁的他非常节俭,最看不得别人的浪费。他常说:“我6岁那年,全村开始大规模炼钢铁……我们陈集人民公社也成立了……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这时流行的口号,唉,我怎么看着有些不对劲呢?
【新的创举】
材料四: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立下了一张“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 ──摘自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60页
材料一: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改革以后,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2005年岁末,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废止农业税条例,使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让九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这是中国农村面貌即将迎来新一轮巨变的标志性事件。……国家信息中心学者徐宏源说,“这势必会对城乡统筹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宋振远、邹声文、张旭东《划时代的决定——写在废止农业税条例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