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五中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73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6九下·杭州开学考) 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或方法,错误的是(   )
    A . 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B .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体外漏应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 C .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D .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蒸馏水中并及时搅拌
  • 2. (2016九下·杭州开学考) 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是的(   )
    A . 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变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 .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目前没有大规模做燃料的主要原因是容易发生爆炸 C .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不同之处是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了一个氧原子 D . 有2个微粒,若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同种原子
二、选择题
  • 3. (2016九下·杭州开学考)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蜡烛燃烧前装置中都是氧气 B . 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C . 该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D . 有氧气蜡烛也不一定能燃烧
  • 4. (2016九下·杭州开学考) 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 . 你认为小张(   )

    A . 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 , 因为CO2可溶于水 B . 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 . 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 . 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 5. (2016九下·杭州开学考) 2013年6月27日,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北部的希韦卢奇活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降落在附近两个村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 . 火山在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 C . 火山喷发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D . 喷出的二氧化硫使酸雨增多
  • 6. (2016九下·杭州开学考)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含有铁锈的铁粉制取四氧化三铁,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药品合理的是(   )

    A . b(稀硝酸、锌粒)、c、d B . a(稀硫酸、锌粒)、c(高锰酸钾)、d、e C . a(双氧水、二氧化锰)、d D . c(氯酸钾、二氧化锰)、d(一氧化碳)
  • 7. (2018·长沙模拟)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 . 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 .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 . 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 . 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 8. (2016九下·杭州开学考) 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C . 等质量的Fe粉和Zn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 . 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三、填空题
  • 9. 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5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1. (1) 6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25g 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50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溶液.
    2. (2) 若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使其变为了不饱和溶液.对此有下列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 . 采用的是升高温度的方法 B . 采用的是增加溶剂的方法 C . 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D . 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四、实验、简答题
  • 10. (2016九下·杭州开学考) 小忻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省略)制备CO2和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

    1. (1) 请补充画出装置C中a、b导气管
    2. (2) 小意分析实验后,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至少应添加一后冼气瓶F,你认为应该在(填装置编号)之间加入装有(填试剂编号)洗气瓶F.

      A.浓NaOH溶液B.澄清石灰水C.饱和NaHCO3 溶液D.饱和Na2CO3溶液

    3. (3) 打开止水夹K1 , 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至装置E的现象是,可确定装置C收集满CO2
    4. (4) 小平同学认为证明CO2与 NaOH反应,还应把注射器内D中浓NaOH溶液换成,再做一次实验,其目的是
  • 11. (2016九下·杭州开学考) 人们常说,下霜后大白菜会变甜,这句话有没有科学道理呢?某同学查阅了一些资料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资料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而淀粉是不甜的.

    资料2:科学研究表明,在冬季,一些蔬菜的植株体内会产生葡萄糖,溶于水后使细胞液中 糖分增加,细胞液的凝固点降低,这样细胞液就不容易结冰,植株就不容易被冻坏.

    资料3:葡萄糖(C6H12O6)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可生成葡萄糖酸(C6H12O7) 和水,同时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Cu2O),据此可以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步骤一:在大白菜基部切取一段叶片,置于研钵中研磨直至出现汁液,将等量汁液分别移入 1号、2号两个烧杯中.

    步骤二:在1号烧杯中加入碘液,发现变蓝色.

    步骤三:在小试管中加2毫升质量分数为0.1%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4至5滴质量分数 为0.05%的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步骤四:把小试管中的物质倒入2号烧杯,加热至沸腾并搅拌,发现蓝色沉淀逐渐消失并出 现砖红色沉淀.

    根据上述资料及实验现象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1) 从步骤二的现象可推测大白菜中含有,从步骤四的现象中可推测大白菜中可能 含有
    2. (2) 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分析资料1和2可知,冬天时一些蔬菜变甜,是这些植物对的一种适应,其变甜的葡萄糖是由转化而来.
五、分析、计算题
  • 12. (2016九下·杭州开学考) 小明同学取部分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若干克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10%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当加入了50克盐酸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2. (2) 实验所取的样品在没有变质前的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
  • 13. (2016九下·杭州开学考) 近期,杭州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由于PM2.5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它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器官和肺泡,引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进入肺内的有毒微粒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进一步产生危害.PM2.5的主要来源除了燃煤发电、工业生产外,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途径.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市区的A地段分三组对空气进行分时采样,采样时段与测试结果如表:

    清晨

    (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小)

    下午时段(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2

    第2组

    22

    83

    38

    95

    第3组

    20

    86

    41

    88

    1. (1) 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车流量设置为实验的变量,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在市区的A地段,空气中PM2.5的浓度在时段最大.
    2. (2) 大量的PM2.5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材料告诉我们,人体中最先受到PM2.5影响的是系统.
    3. (3)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 . 增加绿化面积 B . 过年时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 C . 提倡秸秆焚烧 D . 减少汽车的使用,近距离提倡自行车出行
    4. (4) 近来很多家庭也购买了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一般经过①滤网过滤、②活性炭吸附、③负离子沉降、④臭氧消毒等四步骤,其中主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实现净化目的是
    5. (5) 为了降低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现在的大部分汽车都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如图列举的是几种气体在净化器中转换前后的变化.如果催化转化器中通常采用铂等贵重金属作催化剂,请写出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