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①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召开
②都有亚非拉国家参加
③都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精神
④都主张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⑤中国在会议上都与更多的国家增进了了解,发展了关系
时间 | 1964.01.27 | 1970.10.13 | 1972.03.13 | 1972.10.11 | 1972.09.29 | 1972.12.21 | 1979.01.01 |
建交国 | 法国 | 加拿大 | 英国 | 联邦德国 | 日本 | 澳大利亚 | 美国 |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同时也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是新中国外交务实的鲜明体现。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一:尼克松上任之初,美国失去了长期的对苏核优势,人民对越南战争的不满情绪日益 高涨,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尼克松不得不调整美国的越南政策,他明确表示:美国在 越南战场上全面的军事胜利是不可能的。他还认识到:解决越南问题“关键不在河内,而在 北京和莫斯科”。基辛格也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
——摘编自黄英王姗姗《从对抗走向缓和——分析越南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新世纪中美关系总体缓和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中美两大经济体不但经贸往来规模巨大,而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和互补性。进入21世纪之后,特别是“9·11 恐怖袭击事件”使美国政府认识到,美国的真正敌人不是中国,在现实利益和世界多元化发 展的影响下,中美政治关系开始进入成熟稳定发展时期。自1971年“乒乓外交”推动中美 关系解冻以来,中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据统计,2012年赴美旅游的大陆游客达149.%万 人;而2004年,美国马里兰大学作为美国第一家高校与中国南开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美双方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表 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双方重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一根本原则”。总之,中美关系的缓和,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和 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摘编自赵永东《论新世纪中美关系总体缓和的可能性》
材料一:早期维新派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中外条约的不平等性质,批评了清廷官员在对外交涉中的盲目无知,宣传和普及了国际法知识,对此后中国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产生了久远的影响。1902年,为应对统治危机,清政府决定改革旧法律制度。在清政府的要求下,英、美、日承诺,待司法改革完成时放弃“治外法权”,但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的法律改革草案尚未完全完成,致使英、美、日的承诺成为空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为中国挣脱不平等条约的密网提供了一个最初的突破口。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自8月14日上午10时起,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合同、协议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间之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虽然一战后的巴黎和会未能实现中国的修约目标,但却是中国政府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两年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再次全面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终于在《九国公约》中明确宣示,各国须“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新生的苏俄政府自成立后三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苏维埃政府废弃一切特权”.1927年初,中国人民抓住国民大革命的时机,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经过回民政府不断地努力,到1930年5月,所有国家都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英美正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0月,经过一番磋商,英美终于就立即废约达成共识。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时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材料一:《中俄北京条约》共15条,主要内容有:1.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2.中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3.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设领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领事官与地方官各办各国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4.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
——百度百科《中俄北京条约》词条
材料二:1937年8月中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两方约定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一国或多数国家,对于彼此为任何侵略。2.倘两缔约国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期间内,对于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予以任何协助,并不得为任何行动,或签订任何协定,致该侵略国得以施行不利于受侵略之缔约国。
——梁琪《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材料三: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军事方面,“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者措施。”2.政治方面,“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3.经济文化方面,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潘正祥《从同盟到对抗—20世纪50、60年代的中苏关系》
材料四:2001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将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马辉《中苏、中俄关系对国家关系的启示作用》
材料一: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