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出口各类货物的总值(千元) | 农产品出口值及其占出口总值的百分比(%) | |
出口值(千元) | 占出口总值的百分比(%) | ||
1873 | 108,449 | 2,866 | 2.6 |
1893 | 181,713 | 28,423 | 15.6 |
1903 | 333,961 | 89,496 | 26.8 |
1910 | 593,337 | 231,957 | 39.1 |
1920 | 843,860 | 307,047 | 36.4 |
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
②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顽固与强大
③近代中国政府始终不支持民族工业
④“重农抑商”思想一直是中国近代主流思想
时间 | 名称 | 线路 |
1903年夏 | 滇蜀铁路总公司 | 昆明―泸州 |
1903年夏 | 安徽铁路总公司 | 芜湖―南京 |
1903年 | 山西同蒲铁路公司 | 大同―太原―蒲州 |
1906年 | 四川川汉铁路有限公司 | 宜昌―重庆―成都 |
1907年 | 黑龙江齐昂铁路总公司 | 齐齐哈尔―昂昂溪 |
1907年 | 河南洛潼铁路公司 | 洛阳―潼关 |
时间 | 批发物价 | 上海粉麦价 | 天津布花价 | 汉口纱花价 | ||||
工业品 | 农产品 | 绿兵船粉 | 汉口小麦 | 14磅粗布 | 西河棉 | 棉纱 | 棉花 | |
1913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915 | 131.8 | 100.3 | 120.6 | 120.3 | 108.3 | 79.0 | ||
1920 | 137.7 | 112.5 | 105.3 | 83.9 | 171.0 | 130.8 | 159.2 | 115.4 |
年份 | 1914 | 1917 | 1918 | 1919 | 1920 | 1921 | 1922 |
纱价(元) | 139.16 | 212.59 | 221.68 | 279.72 | 271.61 | 210.49 | 195.50 |
盈利(元) | 19.58 | 36.93 | 21.43 | 70.56 | 64.97 | 10.21 | —20.63 |
①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与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关
③欧洲列强放松侵略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④民族工业重陷萧条根源于半殖民地之地位
材料一: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天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受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客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一:镇江港进口量最大的是鸦片,成为当时“五大行”之首,这造成了白银的大量外流。为了弥补进出口贸易逆差,镇江大量的土特产转化为出口商品。至1872年,土货出口量猛增了好几倍,总价达3147006两白银之巨,与1866年相比增加了近10倍,1894年曾突破400万两大关。而同时期,帝国主义为了取得和保持他们在贸易上的优势,不择手段地向我国倾销商品。1870年以后,经镇江港输入的洋货总值已达7613939两,至1894年洋货净进口总值已突破1000万两大关。
——摘编自马洪霞《晚清镇江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传统工商业的演变》
材料二: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华商纱厂纷纷放弃先前的工头制和包工制,采取了许多合理化的措施。在1912年以前,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上海纱厂平均每万纱锭需用工人约650名,每百台织机需用工人约280名,内地纱厂则更超过这个数字。而1912年日本在其本国的纱厂每万纱锭平均需用工人仅448人。经过管理制度的改良,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上海纱厂平均每万纱锭需用工人减至600名,每百台织机需用工人减至236名。这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以后一直延续。
——杜恂诚《对北洋政府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误解(下)》
材料三:据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当时,上海城市中人口才200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
——邢建榕《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请回答: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材料:
时间 | 事件 |
约1815~1835年 | 欧洲商业帝国向中国出口鸦片的价值增加了5倍 |
1840年夏 | 为了对付中国中断与英国的贸易,英国封锁了中国的港口 |
1842~1844年 | 《南京条约》结束了鸦片战争;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
1850~1859年 | 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 |
1860~1861年 | 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 |
19世纪50年代 | 2.5万中国劳工生活和工作于加利福尼亚 |
19世纪60~90年代 | 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 |
1870~1900年 | 世界工业产量增加了4倍;世界造船业增加了2倍;世界贸易额翻了一番 |
1877年 | 维多利亚女王接受印度女皇的称号 |
1878~1913年 | 欧洲帝国的总面积翻了一番,达到2000万平方英里;欧洲帝国的总人口从3亿增加到5.5亿 |
1894~1895年 | 日本对华战争取得胜利并占领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整理
从表格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指的是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纵向与横向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清朝中期以前,全国财权高度统一于中央政府手中。但咸丰初年,为筹措镇压太平军的费用,清政府允许地方开征厘金。1853年夏,厘金制度初兴时,施行区域仅限于扬州附近,征收货物仅限于米。1855年以后,各省相继仿行、推行全国。厘金名目繁多,分百货厘、盐厘、土药厘、洋药厘。农产品、日用百货都要课税,重复课税十分普遍。税率亦不一致,一般为4%—12%,私加的勒索敲榨常数倍于此。1853—1864年,全国厘金收入共计1亿两,而如此大的款项,其收支权却不在中央而在地方。对于急欲扩大中国市场的英国商人来说,厘金制度成了他们倾销洋货、搜括土货的最大障碍。于是,在英国政府干预、逼迫下,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商可在缴纳厘金和子口税之间自由选择,将后者做为前者的“抵代税”。
——摘编自戴一峰《论晚清的子口税与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