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处主要地形为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
②地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③处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此处地势崎岖不平
④区牧民冬季会喝青稞酒暖身
记述 | 出处 |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 《清史稿》 |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 《军机大臣年表》 |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48年 | 86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3 | 74 | 355 | 0 | 4 | 0 | 7 |
①伦伦没有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②某品牌厂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商标权
③伦伦没有做到正确对待诱惑
④商家没有尽到保护消费者合祛权益的义务
①是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需要
②有利于中小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培养文明风尚
③有利于传播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体质
④有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国际赛事中多拿金牌
①国家富强了,个人才会更好
②青少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③青少年必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不断超越自己
④青少年为国家发展做出了最大贡献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开放是我国现阶段中心工作,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改革开放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活力源泉
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②同步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③国家政策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支持民族地区稳定繁荣的根本原因
④青少年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①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②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③我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主要作用
④我国努力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义乌红糖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义乌红糖以竹蔗(青皮糖梗)为主要原料,糖梗为喜温、喜光作物,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的地方。
材料三:义乌红糖的历史,也是鸡毛换糖成就市场的一个完美故事。清代乾隆年间,义乌人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挑起货郎担,摇起拨浪鼓,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敲糖换鸡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鸡毛换糖的基础上催生了小商品市场。在市政府“兴商建市”战略指引下,义乌人民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使成千上万义乌人走上经商致富道路。2005年开始,为了弘扬红糖文化,义乌市政府在义亭镇多次举办红糖节,红糖事业越来越红火。
中华文化有独特魅力,说说我们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据【一探究竟】推断“中国元素深度融入世界”的积极意义?
名言警句 |
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我传承,我践行 |
我们没有同等的才能,但我们都应当有同等的机会发展才能。——约翰肯尼迪 |
平等 |
①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② |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
当家做主小主人 商榷真诚语莫偏 参议政生谋计献 |
③ |
④ |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视机、收录机、VCD,DV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更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是科技的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以科枝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二: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虽然美国在近期内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为什么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呢?这就必须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说起。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利益是各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根本目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同时,在国际舞台上,每一个国家地位的高低、影响力的大小,历来都是由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的。而每个国家的国家利益与国家综合实力是不断变化的,相应地国际关系也必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初见端倪。当时,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它们不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控制,而是同美国展开激烈竞争,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后第三世界也迅速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由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稳步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成为世界经济的又一个增长极。很显然,世界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而经济和科技是国家力量的核心要素,经济的多极化必然带来国家力量的多极化,从而形成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用书
1948年秋邓稼先抱着建设新中国的志向,进入美国某大学研究生院学习。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他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到祖国。
1958年10月,他开始隐姓埋名,长年在大漠深处风餐露宿,开创性地研究原子弹。一次试验时发生意外,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后果,他一个人抢上前去,抱起原子弹碎片仔细检验,由此受到效命的核辐射伤害,1985年,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另一位专家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式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赤诚。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