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9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2七下·义乌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史事。 B .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 《创业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 D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二、字词书写
  • 2. (2019七下·鄞州期中)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阅读,让我们如沐春风,增长见识。通过阅读我们结识了为新中国的国防武器事业“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的邓稼先,líng听了端木蕻良要为沦陷的故土洗去一切污huì和耻辱的誓言,体味了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愧zuó之情……阅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三、句子默写
  • 3. (2019七下·鄞州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
    2.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3)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岑参《逢入京使》中“”两句诗写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木兰诗》中“”两句诗写出了木兰为报效国家,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4. (4)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他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的两句诗是“”。
    5. (5) 请写出古诗词中蕴含哲理的连续两句:
四、文言文阅读
  • 4. (2019七下·鄞州期中) 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字词。

    射于家圃

    策勋十二转

    ③康肃忿然

    ④但微

  • 5. (2019七下·鄞州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炳烛夜读》)

    【注】①炳烛:点燃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权吕蒙曰

      ②晋平公问师旷曰

    2.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敢轻吾射/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B . 以我酌油知/大兄何见事晚乎 C . 公亦此自矜/蒙辞军中多务 D . 钱不湿/结友
    3. (3) 把【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4. (4) 写出【甲】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
    5. (5) 结合内容,分别写出【甲】【乙】两文给你带来的启示。
五、名著阅读
  • 6. (2019七下·鄞州期中)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看这个天,多么晴爽干燥,正像北方人那样爽直痛快。人遇到喜事,连天气也好了 , 他似乎没见过这样可爱的冬晴。为更实际的表示自己的快乐,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从口中慢慢凉到胸部,使他全身一颤。几口把它吃完,舌头有些麻木,心中舒服。他扯开大步,去找小福子。

    1. (1) 文段中的“他”是指(填写人名),语段中划线句中的“喜事”具体指的事是
    2. (2) 文段中的“他”是否找到了小福子?请联系后文情节说说最终的结果。
六、现代文阅读
  • 7. (2019七下·鄞州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

    丰子恺

        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③李先生在留学日本时,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召集留学同道,共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小仲马著)。他自己把腰来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这相片,他出家时也送给我,一向归我保藏;直到抗战时为兵火所毁。现在我还记得这相片: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荼花女自伤命的神情。别的还有许多演剧的相片,不可胜记。李先生在日本时,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我还见过他当时的相片:高头巾、硬领、硬袖燕尾服、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学一样,像一样。要做留学生,李先生就彻底地做一个留学生。

        ④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撼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撼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当真的暗示。

        ⑤弘一法师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子。比如全能的优伶:起青衣像个青衣,起须生像个须生,起大面又像个大面……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来,然而他的遗训——当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注】①优伶,现在多称伶人,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突出的演艺人员。②大面,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

    1. (1) 作者回忆了有关李叔同先生的哪几件事?
    2. (2) 第一段中,“我”为什么觉得音乐课特别“严肃”?
    3. (3) 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

      现在我还记得这相片: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著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4. (4) 本文的结尾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 8. (2019七下·鄞州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神圣的遗物

    (土耳其)阿齐兹·内辛

        ①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苏丹却有一个宝库。宝库里珍藏着全国独一无二的,最最宝贵的遗产。举国上下,人人都用吹嘘祖先留给自己的这份遗产聊以自慰:“尽管我们一贫如洗,起码祖先留下的这份遗产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就这样,他们用自我安慰来填补贫困生活带来的精神空虚。

        ②为了保护好这个属于整个国家的圣物,它一直被密藏在苏丹的宝库里。苏丹、首相、大臣,以及宫内所有的文武官员,每年都有一天要用自己的名誉宣誓:一定要保护好祖先留下的这个珍贵而又神圣的遗物。

        ③时间年复一年地过去了,有一天,苏丹突然想弄清楚,大家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这个圣物,究竟是什么?他通过了40个房门,然后走进第41个房间,揭开了第41个盒盖,一看:啊!原来是一颗光辉灿烂、光芒四射的稀世珠宝!这么珍贵的宝物,苏丹以前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没见过!苏丹越看越高兴,边看边思索:“如果我把祖先留给大家的这件圣物拿走,归我所有,别人会不会知道呢?”

        ④于是,苏丹把那神圣的遗物从宝盒里拿出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他把圣物装好以后,突然心里害怕得发抖:“要是有人知道我偷走了圣物,那怎么办呢?”他又想:“如果我把这圣物拿走,在宝盒里放上一块白金,再用红宝石、珍珠母、绿宝石、珍珠、金刚石什么的装饰起来,即使以后别人打开宝盒,也不会知道圣物被人偷走,因为以前谁也没见过真正的圣物嘛!”他就按他的想法做了。然后把41个宝盒按原样一个套一个地放好,把41个房门一个一个地锁了,最后才离开了宝库。然而,他唯恐自己的诡计被人识破,便把一年一次保卫遗物的宣誓仪式,改为每半年举行一次,以为这样做,别人就会认为他更忠实,从而不会怀疑他偷盗了祖先留下的神圣遗物。从此,每年人们在广场上聚集两次,苏丹带领着臣民举行宣誓仪式,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先留下的圣物。

        ⑤……

        ⑥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最后从公众之中站出一个人来,他说:“让我们见见祖先留给我们的圣物吧,这样我们每个人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地珍惜它了!”这些话,像爆炸了一枚重型炸弹。苏丹和他的大臣们愤怒地指责这个人是可耻的叛徒、卖国贼。然后,经过一个特殊法庭的审判,他们处死了这个多嘴而又可怜的人!

        ⑦可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死者的话已经从一个人的嘴里传到另外一个人的嘴里,他的想法像雪崩似的扩散开来。一天,一个老百姓潜入宝库,拿了宝物,走出来时,被哨兵抓住了。那人手里拿着一个生了锈的罐头盒,那是最后一个盗窃犯留下的国宝代替物。当警卫官看见那个人手里的罐头盒时,大声地喊道:

        ⑧“这不是我们的圣物!”

        ⑨“这不是真的!”宫廷侍从异口同声地说。

        ⑩“这不是我……大臣们也说。

        ⑪“不是!不是!”苏丹看见以后简直发了疯,“不是它!”

        ⑫那个人高高举起生了锈的罐头盒,一字一顿地问:“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圣物?如果这个不是,那真正的圣物到哪儿去了呢?

        ⑬这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他的问题。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自己偷走遗物、换上赝品以后,又有别的人进行了偷换。他们把那个人逮捕起来,当场绞死以后,又把生锈的烂罐头盒放进宝盒里,盖好41个宝盒,锁好41间房门。但是他们还放心不下,又通过了另一个保卫神圣遗物的法律。根据这个法律的规定,一日三餐,全国公民每顿饭以前,都要举行保卫神圣遗物的宣誓仪式。那些虔诚地宣誓的人,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发誓要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的圣物被人反复偷盗,最后已经变成了分文不值的烂罐头盒子!

    1. (1) 【情节推测】根据上下文推测,继国王之后,第⑤段中又依次写了哪四个人的“掉包”之计?(    )
      A . 首相       大臣     宫廷侍从   警卫官 B . 大臣       警卫官   宫廷侍从   首相 C . 百姓       首相     宫廷侍从   警卫官 D . 宫廷侍从   百姓     大臣       首相
    2. (2) 【语言品析】文中⑧至⑪段,不同人口中却出现了类似的话语。请分析这些重复话语的作用。
    3. (3) 【人物评述】结合上下文,从塑造人物形象角度对文中两处划线句进行赏析。
    4. (4) 【标题解读】小说以“神圣的遗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内容分析。
七、诗歌鉴赏
  • 9. (2019七下·鄞州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兵后

    (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③败垣:毁坏的矮墙。④向来:往昔,过去。

    1. (1) 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_______的乐曲最合适。(    )
      A . 悲伤凄凉 B . 高亢激昂 C . 恬淡悠扬 D . 轻快活泼
    2. (2) 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八、命题作文
  • 10. (2019九上·高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生活天天在刷新。是什么带来这些变化?是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还是内心的勇气、乐观、执着?是校内的阅读、思考、互助,还是野外的漫步、远足、探险?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发现,是感悟,是挫败……不论哪种,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

    请以“                       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